社評/創造紅綠藍白對話契機

旺報社評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再次登陸,這次訪問大陸與過去有兩點不同:其一,與今年6月低調赴崑山參加兩岸宗教交流活動相比,這次安排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會面;其二,王金平啓程前,大陣仗成立包容藍綠白各界的「中道和平聯盟智庫」,讓王金平與宋濤的會面具有更深層次意涵。

王宋會面具深層意涵

王金平爲國民黨本土派大老,人脈貫通藍綠,立法院長任內並未加入當年兩岸官方大交流、大互訪的熱潮。直到2019年5月卸任立法院長3年後,才以個人身分登陸祭祖,並會見時任國臺辦主任劉結一。2020年原定率國民黨代表團登陸參加海峽論壇,卻因陸媒釋出「求和」的說法,王金平臨時取消大陸行。今年6月登陸參與宗教活動保密到家,並未安排與陸方高層會談。

比較近5年來歷次登陸,王金平此次登陸別具意義。首先,兩岸情勢已發生劇變,臺灣重量級政治人物訪陸愈加珍貴。5年前兩岸政治人物頻繁往來尚屬常態,當時王金平登陸雖具有突破性,但對雙方輿論來說習以爲常,而如今兩岸高度緊張對立,即便是藍營高層、縣市長也對兩岸交流有所顧慮。

如果比照大陸禮遇馬英九的高規格,國臺辦主任宋濤赴地方省市陪同馬英九參訪、祭祖,最後習近平出面會見,而此次宋濤也將赴廈門,足以看出陸方對王金平的重視。

其次,作爲藍綠白各陣營的「公道伯」,王金平自我期許,也有一定能力讓不同立場、不同利益者坐下來「喬」共識。當此兩岸執政者毫無互信、僵持對峙的背景下,或可在兩岸議題上迎來大顯身手的機會。

並不是說,王金平到大陸意味「幫綠營傳話」,而應該反過來理解,大陸願意與王金平對話,代表有願意尊重、傾聽臺灣各黨派對兩岸關係的不同聲音、不同意見。特別是王金平新成立的智庫中,囊括藍綠白政學界代表人士,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也指派綠營學者、海基會顧問王智盛參加。如果王金平可以透過此次訪陸,促成大陸與該智庫進行交流,那就意味「紅綠藍白」以非官方、智庫學者名義進行平等理性討論,並非不可想像。

川普勝選後,從峇釐島、舊金山到此次秘魯的前後3場「習拜會」給美中關係留下的政治遺產,很可能被川普新政府一夕清零。接下來賴清德總統若過境夏威夷時,陸方會否發動「聯合利劍-2024C」軍演,以更高強度的圍臺封鎖,令賴總統專機回不了臺北,這種可能性並不能排除。不過,這次APEC會議,我方代表團以「中華臺北」名義順利參與領袖峰會、部長級會議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顯示北京仍然尊重臺灣在「現狀」下參與國際事務的既有空間,這說明兩岸若能溝通對話、重建互信,依然有善意轉圜的可能。

公道伯喬出各方共識

王金平此行如能形成有意義、有效果的兩岸對話,不僅對緩和兩岸關係大有裨益,加上馬英九邀請大陸師生團即將訪臺、上海臺北雙城論壇若能在12月舉辦,的確能給兩岸關係帶來「冬去春來」的想像。從長遠來看,大陸若能重視和用好王金平新成立、包容藍綠白的智庫,也有助於和臺灣不同色彩、不同陣營代表及背後的民意進行溝通,畢竟這纔是和軍演施壓、反獨懲戒等「硬的一手」相比,更加有利於兩岸融合、心靈契合的途徑。

值得留意的是,王金平從成立新智庫到登陸參訪,民進黨並未發表激烈意見,也沒有抹紅,這固然與「喬王」長期與綠營的人脈有關,但是否意味民進黨也樂見兩岸務實溝通、尋求對話與互信的契機?

萬事開頭難,現在期待大陸與民進黨之間的對話顯然還不切實際,但兩岸之間的確需要「公道伯」創造最大公約數,或至少讓各方坐下來談。王金平邁出的只是一小步,關鍵要看大陸能否保持戰略定力、維持戰略模糊,也要看民進黨、賴清德是否有魄力控制內部激進力量,以臺灣民生福祉爲念,實現兩岸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