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去年美軍艦下水服役 速度反超中國
近年中共黨媒或民衆常用「下餃子」,形容中國軍艦製造和下水的速度,很多愛國粉紅更迷信電影「戰狼」描述的解放軍威武,美軍都比不上,但數據和事實卻戳破假象,近日,美國軍艦在紅海連續擊落葉門叛軍上百次導彈和無人機攻擊,自己毫髮未傷; 2023年,美國軍艦下水服役噸位更超過中國,旁證美國軍工製造能力衰退的說法,不符事實。
美中軍事較量,前總統川普、美軍高層或智庫都常強調,中國建軍速度超過預期,軍艦數量和新穎度超過美國。常被引用的數據是2020年,中國海軍擁有355艘戰艦,美國海軍只有296艘;美海軍估計,2035年,中國將有475艘作戰艦艇,美國則有305至317艘,差距更擴大。不過,如計入美軍11艘10萬噸級航母,預計2040年中國戰艦將接近500萬噸,而美軍則近600萬噸,噸位上美國依然領先。
2017年1月,川普剛上任,就要求海軍建造更多船艦,以抗衡中國,據推估要造艦達成355艘目標,海軍需在30年內每年額外增加50億到55億元支出。美國2024財年國防經費高達8420億,再創新高,海軍也獲國會批准增加4.5%預算,達2558億元,將增加採購F-35C戰機和九艘戰艦,另淘汰11艘。
專家分析,美國造船能力在冷戰結束前就下降,冷戰結束後更萎縮,正處於歷史最低點上。美國海軍跨太平洋戰略競爭簡報指出,中國有50個幹船塢、75家大型造船廠,其中20家可支援建造軍艦,另有13家專門建造軍艦,反觀美國,僅有七家造船廠,僅中國大連造船廠造艦能力,就超過美國七家造船廠總和。
概括地說,美軍戰艦陳舊、數量落後,反映半個多世紀來「去工業化」和外包的缺失,導致製造能力不足,除了尖端導彈、戰機和太空領域,美國漸失去大國領先地位。川普不滿北約盟國軍費太低,貢獻防務費用太少,鼓勵普亭擴張野心,但美國何嘗不是顧此失彼,所幸現在想急起直追,能否重振美國製造業和傳統軍工優勢,像二戰般讓全球驚愕,未來幾年的發展很關鍵。
用軍艦數量來衡量美中戰力,被部分專家駁斥。美軍作戰觀念及航母、潛艦製造技術都比中國先進;中國造船噸位超越美國,代表工業水準已可應對戰時需求,卻不代表中國海軍超越或接近美軍水準。美國習於唱衰自己,爭取預算。雖然戰艦數量多的國家往往佔上風,但中國海軍科技水準落後美國,美軍戰艦導彈、空防和海空一體整合作戰,包括精準打擊能力、遠程作戰、補給和通信等,以及海外基地數量、航母打擊羣戰鬥力,都不是中國20、30年內能趕上。前述虛假表象,是中方大內宣或美方欺敵,未必能全信。
中國騰訊網今年元旦說了大實話,在「盤點2023年:美軍下水和服役艦艇噸位超過中國海軍,我軍優勢在哪?」文中指出,去年美國海軍下水艦艇總噸位達13.8萬噸,超過中國海軍的11萬噸,同期美軍新增服役艦艇總噸位達11萬噸,超過中國的7.1萬噸。美軍下水兩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兩艘瀕海戰鬥艦、一艘兩棲攻擊艦、兩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艦和一艘大型補給艦。同期中國下水四艘052DL導彈驅逐艦、兩艘054B護衛艦、一艘075兩棲攻擊艦和四艘潛艦。
這些數據或意味美國重振軍工業獲初步成效,譬如試飛成功不久的B-21最新隱形戰略轟炸機,立即宣佈進入量產,美國現役B-1B、B-2轟炸機還遙遙領先中國,而F-35產量已突破1000架,近期美軍裝備和部隊大量入駐菲律賓蘇比克灣,明顯針對南海和臺海形勢。
世界正步入新型戰爭時代,無人機、無人艇在俄烏戰爭中屢建奇功,美中都全力投入研發,科技、概念、合作伙伴與系統整合是致勝關鍵,美中誰領先將改變戰略格局和戰爭形態。
美國從疫情期間口罩、呼吸機缺貨,多數藥品依靠外國供應,到造艦速度落後中國,都反映全球化分工導致的國家安全缺陷,必須汲取教訓,迅速調整。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不要有戰爭,但建軍和防禦威嚇亦屬必要,美軍造艦下水噸位超越中國,是令人欣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