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更新”引領A股下一個投資主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狹義的“人形機器人”雖然尚未到商業化落地時點,但廣義的機器人需求卻有望在政策牽引中得到快速拉動。
3月1日,國常會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提出,未來將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同時積極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更新換代的規模效應。
專家認爲,與往年刺激以舊換新和設備更新不同之處在於,此次方案更着眼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通過政策推動設備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數字化過渡。未來相關配套補貼措施,也將主要圍繞以上三個命題來展開。
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已提及前述方案類似內容,包括鼓勵以耐用消費品爲核心的以舊換新,以及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鼓勵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新一輪全面的“以舊換新”耐用消費品,也將爲設備更新後的產能商業落地探尋足夠空間。
近一個月來,A股二級市場機械設備板塊強。2月以來,Wind工業母機指數上漲超過21%,工業機械、重型機械、工程機械、農業農用機械等指數分別上漲15%、13%、10%和10%左右。
對此,德邦證券指出,在政策支持下,當前市場有望開啓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製造業有望維持較高景氣度,包括機牀、工業機器人、注塑機等通用設備有望受益政策支持,維持較高景氣度。
天風證券研報則認爲,以金屬切削機牀(代表傳統制造業)及工業機器人(代表先進製造業)單月產量同比增速等相關指標判斷,我國工控行業正處於新一輪緩慢上行週期。建議關注工控三大主線,包括工控出海的優質企業。
推動“設備更新”實現商業閉環
“方案”指出,要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
在“設備更新”命題上,“方案”稱要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發揮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的牽引作用,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院院長盧瀚宸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會議的表述爲‘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爲牽引’,可以理解爲此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或將圍繞‘低碳化、綠色化、智能化’等爲主要方向。如傳統高耗能行業可能是重點更新佈局領域。此外,對於新興產業的技改也會是重點方向之一,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等行業。”
而在“設備更新”命題之外,“方案”再度強調了中央財經委員會對推動耐用消費品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的相關論述。
該方案指出,要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並積極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更新換代規模效應。
從設備更新推動高質量產能落地,到刺激終端需求對接高質量產能投放,方案由此構成了政策閉環。
“設備投資需求的增加有賴於終端消費需求的提升,如以汽車、家電爲代表的大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夠帶來新的消費拉動,傳導到生產設備的投資需求增長將會是大概率事件,其中以機器人爲代表的自動化設備有望受益其中。”盧瀚宸告訴本報記者。
工控設備有待市場突破
“廣義設備”或者“工業母機”,其按照農業、工業、礦業、建築業、製造業等不同的應用場景,被細分爲農機、工程機械、工控自動化設備等。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工控自動化設備也被稱爲機器人,如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等等。
據瞭解,近年以來,大量頭部製造業企業,如光伏、新能源汽車等企業大量新工廠已經採用了較高自動化的設備與流水線。無需人工參與的“黑燈工廠”屢見不鮮,自動化,高質量設備在生產中的滲透率也與日俱增。
近年以來,受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裝備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多番拉動,機牀、工控企業訂單有所提升。但2024年隨着全球需求景氣度提升緩慢,往年大量訂單飽和的局面將些許扭轉,相關企業或被迫進入洗牌階段。
與此同時,雖然“設備”們仍然在更新,但特別是頭部企業在設備國產化與自主性的程度上仍有提高的空間。
根據工控網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達 2530 億元,同比增長23.0%。自2008年以來,工控自動化設備的複合增長率爲6.5%,我國相關市場規模在近年有提速趨勢。
然而在近年已經接近3000億元的總市場規模下,設備的國產化程度仍然偏低。根據MIR等機構數據,2021年國產化率較高的伺服系統中,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也只有43.3%, 如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高檔數控機牀等領域的國產化率則更是隻有不到7%。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工控自動化設備有着自主替換率低,驗證週期長的特點。廠商在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受限於驗證週期和下游客戶需求也不會輕易更換設備供應商。因此推動設備國產化等命題,既需要產業端的理解和配合,也需要終端產品的替代和國產消費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