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送外賣多進工廠"是沉甸甸的擇業選擇!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許朝軍,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3月5日,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提案火了。他表示,近年來,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就業,甚至“內卷”到研究生去送快遞、送外賣。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致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爲此,他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應共同努力,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事實上,張興海的擔憂和建議不無道理。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700萬外賣騎手,只要肯努力,“送外賣月入過萬”,這是不少網友對該行業的印象。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製造業人才缺口2200萬,近五年平均每年150萬人離開製造業。與製造業勞動力流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從業人數突破1000萬,2020年疫情期間,兩個月內新增騎手58萬人,其中,40%曾是產業工人。
出現這種現象,有一定的客觀因素。送外賣雖然辛苦,但收入可觀,月入萬元已成常態。此外,“騎手”入行門檻低,工作壓力不大,只要路熟、信譽高,就能賺取不菲的收入。
產業工人雖然近年來報酬不斷增加,但相對而言,入職要求更高,包括專業素養、技術熟練程度等,這些不是一兩天就能達到的。產業工人培養週期較長,需要經歷多種考驗和磨礪才能漸進性成長。因此,年輕人選擇低門檻、高收入的行業也無可厚非。
隨着社會分工和行業分化的日益細化及勞動新業態的興起,“騎手”“主播”等新興職業日益增多,有些已經成爲就業新業態和發展新趨勢。
“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這個建議直射現實,透露出大衆對新業態下年輕人就業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未來的關心與關注。讓合適的人幹合適的事,最大程度地發揮年輕人的創造力,意義不言而喻。但是,看似合理的建議面臨着諸多執行難題。
解決此類問題,還要尊重個體的選擇權,讓年輕人依據個人實際確定擇業方向。畢竟,選擇哪種職業,是個體的自由,通過勞動獲取正當的合法收入,都值得尊重。我們應該尊重合法的擇業自由,同時也要對不當的用人觀念和就業觀念進行干預和矯正。比如,可及早對年輕人進行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年輕人認真思考從業選擇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個人發展定位,進而做出科學理性、審慎嚴謹的選擇。通過培就職業理想、鍛造職業情懷、謀定發展路徑、制定未來成長線路圖的方式,引導其進入喜歡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