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一年就重映”的爛片又來一波,想再撈一筆的吃相太難看了
我勒個哈迷狂喜啊,從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全系列電影將在內地陸續重映。
誰說人不能回到過去了,根本不用聽反方向的鐘也能回到童年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其實早在四年前,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已經重映過一次了。
這次八部一起重映,是自首部電影上映23年以來在國內最大規模的重映活動。
而這並不是個例,現在的電影,真的很愛重映。
光說今年小小的一箇中秋檔,就有三部重映片。
感覺許多片子,不管好壞都以一種重映的形式重新吻了上來。
讓粉絲感到驚喜的同時,也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怎麼,是沒有新片可看了嗎?”
01
重映是個巨大的炒冷飯
但也要看是誰在炒
今年是重映扎堆的一年。不算哈利·波特這八部,今年以來在內地院線重映影片數量已有12部之多。
果然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炒冷飯,電影都趕不上新鮮的。
仔細分分,重映的影片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走情懷的經典大片。
這種電影的重映無可厚非,觀衆看他們多多少少都帶點情懷。
大家都抱着“只要人活得夠久,就什麼都可以等到。”的心態,覺得能在電影院裡再次看到就是賺到。
在過去還受到技術、政策等各種各樣的限制時,有些影片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上映。但因爲其劇情有吸引力,製作優良,人們有想要再次觀影的需求,重映也就應運而生。
比如1993年的好萊塢大片《侏羅紀公園》,首次上映時沒有引進,在2013年以3D的形式纔在中國內地重映,滿足衆多恐龍粉的心。
而且隨着科技的進步,分辨率提升、3D技術普及、杜比音效大火,許多經典老片經過修復和升級後,黑白變彩色,2D變3D。以一種更好的畫質、更強的音效重映,也爲觀衆帶來了更好的觀影體驗。
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就曾在2012年推出3D版本在內地重映,拿下9.46億元票房,至今佔據重映電影票房的榜首。
畢竟那樣帥的小李子已經很難再看到了。
當然,還有一種是那種商業目的特別明顯的重映影片,一點小心思真的全部寫在了賣相上。
其中不乏在首次上映時槽點滿滿,被罵爛片的電影重映,想讓觀衆花錢再買口餿飯。
甚至還有去年剛上映過,今年就重映的神操作。
感覺是需要觀衆演一下,假裝已經忘記了所有的情節再感嘆一下今夕是何夕。
高情商把這叫重映,低情商一般把這叫圈....
撇開所謂情懷,其實都是商業策略,畢竟沒什麼成本還能再撈一筆的買賣,誰不想多做幾次。
比如在特殊的時間節點再演一次的,像頭一年“520”才上映的《我要我們在一起》,在第二年5月20日13點14分再次上線重映。
真是字面意思上的,再愛了一次。
還有爲了給續集造勢,給觀衆做“複習”的重映套路。
《白蛇:緣起》在新片《白蛇:浮生》上映前夕重映,打着上映五週年的幌子,做了“情深再續”的包裝,其實也是爲了續集做個鋪墊。
《白蛇:緣起》重映海報
《沙丘2》上映前一週,安排重映了《沙丘1》,只重映了10天票房就近850萬,在重映票房裡已經算是可觀。足以見得觀衆們有這個“補課”的需要。
02
大片不夠,重映來湊
“甘心當韭菜的觀衆也是沒得選”
觀衆爲什麼還願意花錢走進電影院,看一遍甚至是再看一遍已經有線上資源的電影呢?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爲情懷和內容掏錢。
經典好片不管重映幾次,觀衆還是會買賬。
對於哈利·波特、宮崎駿這種系列電影,粉絲基礎好,衍生文化發展興盛,已經變成了一種符號,源源不斷地吸引新粉絲涌進來。
對於他們來說,電影重映也能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
他們會自己製作相關物料,聯絡粉絲羣體包場,穿着電影相關元素的衣服,儀式感滿滿地坐進影院。
能看一場自己情懷裡的老電影,真的會給所有人好臉色。
除此之外,一些重映的電影,也打出了一些新噱頭。
比如重新剪輯,加入全新畫面,定製重映版片尾彩蛋,獨家未播驚喜花絮放送等等。
想要加點料,再抓一次觀衆。
《流浪地球》在重映時就更名爲《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新增了11分鐘的全新內容。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首輪上映版和重映版相隔兩年,卻差不多是兩個版本。在重映版裡,王家衛重新剪輯,對原版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
就連槽點超多的《你的婚禮》,在重映的時候也打出了“定製彩蛋與花絮”的宣傳。
再加上前文提及過的,現在部分影片重映時有技術升級。黑白變彩色,老片4K修復,2D變3D甚至4D,還有IMAX、杜比廳可以選擇。
線上資源和影院的視聽效果,還是比不了。
許多人看重映,哪怕劇情或者畫面沒有做任何的調整更新,還是會買賬。就是爲了影院裡的大銀幕體驗。
比如被公認爲頂級科幻鉅作、視聽盛宴的《星際穿越》,2014年首映,2020年疫情期間重映,即使沒有在內容和制式上更新,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甚至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觀衆在呼喚它再次重映。(據說已經定檔了,今年剛好是上映十週年)
影院的視聽環境確實還是有着絕對吸引力。
退一萬步說,誰不想身臨其境和哈利·波特一起騎着掃帚自由自在地飛。
重映片越來越多,看似和觀衆雙向奔赴的背後,
歸根結底,是整個電影市場大環境的日薄西山。
不得不說,現在有些電影真的太爛了。
大片太少只能重映來湊,質量太低只能老片來救。
電影市場長期處於低潮期,國內上半年總票房238.97億,同比下滑了9.1%。暑期檔僅收穫116億票房,相比去年的206億接近腰斬。國慶檔雖然超過21億,卻吐槽滿天飛,沒有出現口碑爆棚的佳作。
這樣的基礎上,選擇重映也算是一個解法。
不是觀衆喜歡看重映,只是真的沒得選。
03
重映都賺到錢了嗎
絕大多數的重映都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畢竟沒有什麼成本,錢當然是有賺到的。
對於部分經典大片來說,重映的效果真的不錯,很多觀衆覺得自己還能看很多很多遍。
比如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即使在內地前前後後上映了三次,依然能引發觀影熱潮。
《泰坦尼克號》2012年第一次重映,拿下重映票房冠軍,隨之帶起重映風潮。去年以上映25週年爲由頭再次重映,在中國內地的累計票房已達到13.65億元。
2010年《阿凡達》在內地首次上映,就取得13.39億元票房,還開啓了電影的3D時代;2021年在疫情時期重映依舊拿下了3.7億元票房;2022年,在《阿凡達2:水之道》上映前再次重映,累計票房超過17億元。
新海誠現象級動漫電影《你的名字。》,時隔8年重映,在低迷的暑期檔拿到1.35億票房,甚至超過同期首映電影《海關戰線》《異人之下》。
不過也多的是票房不算理想的重映影片。
有些時候就算打出情懷也不怎麼管用。比如今年8月底重映的周星馳經典喜劇電影《食神》,雖然是首登內地銀幕,還打出了“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宣傳,上映15天累計票房僅633.1萬元。
《孤注一擲》去年上映時取得了 38 億元的票房佳績,甚至在內地票房排行裡都成績亮眼。但是今年8月重映僅獲得 90 多萬元票房。
同樣是去年剛上映過的《灌籃高手》,時隔一年又來暑期檔插一腳,重映票房僅三百多萬。
《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首次上映豆瓣評分2.5,時隔一年又重映,票房剛剛過十萬。
還有2016年春節檔上映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豆瓣評分5.6,今年中秋也重映了,票房不到十萬。
不知道是不是爲了蹭《黑神話:悟空》熱度,實在讓人不太理解。
雖然重映有些老片真的算是改善伙食,
但作爲觀衆我真的想說,咱也不能什麼都重映啊!
本來內容和口碑就差的爛片,重映過來重映過去,是不是有點不尊重我們觀衆了?
畢竟有些電影再看一遍也是一種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