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南韓「分秒幣爭」 臺灣引以爲鑑(陳東伯)

美國共和黨衆議員龔薩雷茲與民主黨衆議員格林日前共同提出「不歧視臺灣法案」,推動臺灣成爲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式會員。臺灣加入IMF,將能參與經濟監督、貢獻資源,並分享從貧困邁向富強的成功經驗。(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共和黨衆議員龔薩雷茲(Anthony Gonzalez)與民主黨衆議員格林(Al Green)日前共同提出「不歧視臺灣法案」,推動臺灣成爲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式會員。龔薩雷茲還聲明,臺灣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外匯存底已超過4720億美元(約新臺幣13兆元),超越巴西、印度和南韓。臺灣加入IMF,將能參與經濟監督、貢獻資源,並分享從貧困邁向富強的成功經驗。

綜觀IMF成立目的,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 Fredman)就曾再三強調,該組織成立是爲了監督在佈列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所建立的「固定匯率制度運作」,但制度早於1971年8月瓦解後,按理應功成身退卻華麗轉身找到新功能;之後的IMF組織通過監督、貸款、技術培訓援助三項主要功能促進國際金融體系穩定,意指監督國際貨幣體系和成員國的政策,並跟蹤其他各地經濟與金融現況,必要時提出警告,並適時提供援助貸款給國際收支困難的國家,幫助成員國發展健全制度與提供經濟政策。

2018年南韓上映《分秒幣爭》電影,就是描述南韓政府與IMF的角力過程,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爲時空背景改編,當時韓國的政治角力、官商勾結以及協議風氣嚴重,亞洲金融風暴讓南韓從「亞洲四小龍」到瞬間破產,隨即接受IMF提供580億美元援助計劃,成爲東亞最快從金融危機走出的國家,改寫了南韓的經濟史。

從結果來看,IMF介入拯救當時南韓免於陷入經濟危機,惟「有條件地」的提出援助─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國際貨幣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這等於控制了一個國家的經濟自主權而備受爭議,因此,弗利曼過去也曾直指美國與其他IMF會員國,縱容其利用納稅人錢補給私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等行爲干預國家經濟自主權實爲不妥。

回到臺灣,我們擁有領先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完善的金融制度,面對美國全球政治角力時,不得不考量美國背後的利益權衡;尤其疫後時代,全球高貨幣供給與政府鉅額財政赤字所產生的後遺症:通膨效應、物價上漲、低薪、高房價等壓力讓所得分配不均持續擴大,衍生經濟、社會與政治相關問題。

據此,美國好心助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提高國際能見度同時,臺灣必須思考真的準備好與國際組織交涉籌碼成爲全球經濟監督、資源貢獻的一員,抑或只是等着成爲被IMF待宰的羔羊,讓大國控制小國的經濟自主權?

(作者爲輔大學士後法律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休旅所)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