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還是“陷阱”?成都一女子誤信賣鞋代理被騙近80萬元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

低價入手“莆田鞋”,再高價轉出售賣獲利,看似“商機”的背後,卻暗藏騙局。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檢察院獲悉了這樣一起案件。

2023年1月,王倩(化名)在朋友圈得知前同事李某專門售賣各類高仿的運動鞋,便主動李某,詢問是否可以作爲代理幫其售賣,李某欣然同意。之後,王倩多次從李某處以350元左右的價格購入高仿版的耐克鞋,再以700餘元的價格轉手賣給顧客,每雙鞋獲利幾百元不等。想到只需網上聯繫顧客,李某發貨,自己也不費力,於是,心覺其中還算有“商機”的王倩便想加大投資。

2023年6月,王倩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李某後,本來只是有購買渠道的李某爲了賺錢便豪橫地告訴王倩,自己有家工廠,貨源保證沒問題,同意了王倩投資的想法。就這樣,有了李某的保證,王倩撒開手地擴大宣傳。

後來,一位顧客找到王倩,表示需要訂購400雙耐克某系列的“莆田鞋”發往國外。如果這單業務做成了,其中的利潤不言而喻。王倩立馬聯繫李某訂貨,考慮到系大客戶,王倩還讓李某幫忙與該顧客聯繫,並陸續向李某轉了20餘萬元的訂貨款。眼見自己賬戶上多出的數字,急需用錢的李某不禁心生貪念,想將這筆錢直接佔爲己有,告知該顧客因貨源問題該筆交易取消。

不久後,這位顧客又聯繫了王倩,告知其還需要訂購800雙耐克“AJ1”莆田鞋,於是王倩也讓李某幫忙對接。這一次李某如法炮製,像之前那樣和對方聯繫,說實際上是自己在做主,這單交易因故再次取消,下次給對方優惠價。

之後,被矇在鼓裡的王倩陸續又通過支付寶轉給李某55萬元貨款,等待收貨,但遲遲未見動靜。在王倩催促進度時,李某心生一計,給王倩發了張物流單及收款憑證,告訴王倩已經發貨了,可沒想到貨物半道被海關查封了,以需要交稅的藉口繼續向王倩索要百萬錢款。面對這筆需要突然支付的“鉅款”,王倩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騙了。於是立即報了警。

經審查,實際上李某並沒有所謂的工廠,爲了讓王倩更相信自己,其發給王倩的物流單及多個支付、收款憑證截圖全是自己在網上下載後用修圖軟件PS製作的,實際上他並沒有操作任何訂單,一切全是自己編造出來的謊言。

2023年10月,郫都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被告人李某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責令被告人李某退賠被害人王倩(化名)經濟損失人民幣78萬元。

檢察官提醒:本案中,王倩一開始的“投資”,認爲是“商機”賺取差價的行爲本身就不可取,賺錢一定要腳踏實地,同樣投資也需謹慎,交易要小心,有時“商機”可能是“陷阱”,“熟人”也不是一定可信,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自己的經濟財產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