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實現世界自然遺產“零”的突破

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記者董雪)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位列其中。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這是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產。

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位於長江入海口,地處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最東端,是我國規模最大、最爲典型的河口型潮汐灘塗溼地之一。其形成、發育、演變受到海洋、島嶼、大陸和河流的影響,成爲世界上少有的、仍處於發育過程中的河口潮灘溼地。

“崇明東灘是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生態敏感區,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鳥兒需要在此停留覓食,儲存足夠能量後再飛往目的地。”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樑說。

保護區自1998年成立以來,在管護基礎設施建設、鳥類科研監測、外來物種治理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數據顯示,保護區已記錄到鳥類30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9種,每年在這裡過境、停留的鳥類約100萬隻次。

作爲生態空間緊缺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包括但不限於在城市發展中爲野生動物棲息地“留白”。“如何更好地守護好這片溼地,讓南來北往的候鳥有更好的棲息環境?如何讓市民更好地享受生態保護成果,體驗世界自然遺產的自然之美,進一步增強市民共同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我們接下來將重點研究並付出行動。”鈕棟樑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