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中學調查學生家庭階層,輿論譁然,教育局緊急通報
學校老師有沒有必要掌握學生的家庭背景?多數人持贊成的態度。因爲,老師瞭解了學生基本家庭情況,就可以找出學生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做好教育,同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爲,其目的也是爲了教好每一個學生。所以,家長送孩子到新學校沒有幾天,都會填寫家庭基本情況表。
近日,上海某中學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被家長舉報到網上。網傳截圖顯示,這次問卷調查,確實有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第8題,你覺得自己出生的家庭位於社會階層階梯的哪一級。
要知道,這種調查問卷是針對中學生,對着三觀還沒有定型的中學生說,01代表社會最底層,還有父母收入教育工作情況的負面描述;10代表社會最高層,問學生你家處在第幾層,這是在教學生什麼?這不帶偏了學生的價值觀嗎?學生會有疑問,不是說人是平等的嗎?怎麼還要劃分爲三六九等?學生會對自己家庭有哪些負面的想法?
爆料的網友很氣憤,指出,這麼多年來我們的教育都是追求“公平“與”均衡“,現在,一所知名中學,卻把學生家庭打上三六九等,貼上“階層”標籤,家長還能指望這樣的學校和老師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嗎?
不少網友認爲,學校出這樣的調查問卷,就是爲了因“財”施教,家庭背景好的孩子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嫌棄家境不好的孩子,製造教育不公。有網友就建議,遇到這樣的調查問卷,想怎麼填就怎麼填。
11月6日,當地教育局發通報稱,調查問卷不是學校組織的,是實習老師擅自組織的。定性問卷題目偏離主流價值觀,暴露學校管理漏洞。爲此,責令該校書記、校長、政教處和教務處負責人作深刻檢查,解除實習老師實習任務,向家長道歉等。
有網友認爲,這是學校拿實習老師背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是實習老師在師範類高校就讀,順帶完成高校老師交給的調查任務,非常正常。二是有網友找出該題目的原型,是MacArthur的主觀社會經濟地位量表(the MacArthur Scale of Subjective Social Ecology Status,2007),它是一個10級階梯量表,要求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選擇自己在整個社會層級結構中所處的位置。出問題的10級階梯問題,就是按照這個原型套出來的。
儘管如此,這種問卷調查在三觀尚未定型的初中生進行,要審慎處理題目的提幹,做出符合中學生認知和價值觀的表達,以免帶偏學生的價值觀。而且,要事先和中學的領導做好溝通,教育局對該問卷的定性沒有錯。
文末總結
事情都來龍去脈已經很清楚,一次高校組織的問卷調查,因爲帶教老師沒有和學校及時溝通,因爲高校教師沒有注意好與中學生認知和價值觀的銜接表達,挑動了家長對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讓家長質疑是校方組織的,這件事教訓深刻,值得學校管理者高度關注,深刻反思。
學校老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底線是公平公正對待學生,不管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階層。育人首先是培養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人,扣好學生人生第一粒釦子。在學校管理中,要審慎對待每一個環節,儘可能不出現學校管理漏洞,以免帶偏學生價值觀,給學校聲譽帶來損失。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