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再向中國發難,下一步將實施更多制裁?
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在華盛頓再次就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進行交鋒,美國重申擔憂中國工業產能過剩,中國則關切美國對華經貿限制措施。新加坡學者分析,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及光伏能源“新三樣”產能過剩的指控,旨在遏制中國在科技領域的戰略威脅,爲對中國實施更多制裁或限制鋪平道路。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受訪時研判,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爲美國在中美博弈中的新戰略,此舉旨在遏制中國在高科技產業領域的發展,避免美國失去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他說:“中國一直存在鋼鐵和水泥等產能過剩問題,但美國從未提及,因爲這對美國不構成戰略威脅。但現在不同了,中國出口的‘新三樣’象徵着當今高科技的主要產品,且在全球貿易佔很大份額。這讓美國感到其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被削弱。”
中國經濟學者、遼寧大學特聘研究員陳波則認爲,美國指控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在學術上並沒有嚴謹的依據,而美國的指責更多是從政治考量出發,爲對中國實施更多制裁或限制進行鋪墊。
他說:“今年是美國選舉年,美國現在政治氣氛正瀰漫着強化與中國地緣政治鬥爭的氛圍。因此,在政治正確的氣氛下,美國可以罔顧規則甚至事實。”
在陳波看來,美國會持續在“新三樣”產能過剩上與中國進行交鋒,但能對中國作出的實際行動並不多。
他解釋,美國已在光伏能源產品上對中國產品實施嚴厲制裁,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並不多。因此對這兩類新能源產品的制裁,將不會對中國的國際銷售造成太大影響。
他補充指出,如果美國對中國具備產業優勢的鋰電池行業進行制裁,將大大提高美國新能源汽車上游行業的製造成本,導致下游承擔更高的銷售價格。因此美國的制裁很可能會最終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