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高考”測試演練落下帷幕!@高三娃 迎難而上,你我皆黑馬

爲讓廣大考生熟悉“新高考”考試和志願填報方式,瞭解錄取各環節工作,確保高考改革平穩落地,2025年1月至4月,將開展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其中,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測試已於1月3日至5日舉行,山西、河南、陝西、內蒙古、四川、雲南、寧夏、青海8省份的考生共同參加了此次考試。

“新高考”測試演練剛剛落下帷幕,山西省考生感受如何?是否適應新模式?呈現出哪些考查趨勢?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準考生們如何查缺補漏、秣馬厲兵?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學生、老師以及招考人士,聽他們講述此次“新高考”演練的感受。

1 高三考生:感覺試題有難度 總結經驗 查缺補漏

“整體偏難”“感覺時間不夠用”……在採訪中,這是參加考試的高三學生們普遍的反映。1月5日考試結束,山西省實驗中學的郭同學便反映:“感覺和平時考試不太一樣,語文閱讀量明顯加大,作文題比較偏,不好找角度下手。數學難度兩級分化,化學生物時間太短,感覺不夠用。”

據山西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演練測試是考生首次按照新高考科目和流程安排進行的考試,目的是讓考生、工作人員全面熟悉新高考的考試組織模式、志願填報方式、投檔錄取辦法等,不收取考生任何費用。

與此前的高考相比,這次的演練測試最大的變化就是考試科目與考試時間的安排。此前高考時間爲兩天,第一天考語文、數學;第二天考文綜或理綜、外語。本次測試則是三天,第一天依然爲語文、數學,第二天除了外語,綜合考試變爲了物理與歷史,第三天分別是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考試。

對此,記者走進太原市徐溝中學高三班級,請大家進行考後感受分享。張同學表示:“我考試的科目是語數外、歷史、政治、地理。數學反差大,基礎題容易接受,大題難度明顯增加;歷史和地理出現很多創新題型,地理時間有些緊張;語文感覺更加靈活多變了。”針對學生反映,高三文科實驗班班主任楊志亮告訴記者:“與之前考試相比,學生反映數學、英語、政治難度適中,語文、歷史、地理較難,難在設問新穎,特別是創新題,一下子不太適應。如語文出現最近幾年不考的錯別字、散文閱讀;地理試卷中出現了開放性試題;歷史試題個別選擇題難以選擇,主觀題角度找不準,難以下手;理化生據學生反映比較難,尤其是化學。”楊志亮老師總結,總體上學生們基本適應,不太適應的是題型的變化。再者是考試時間比較分散,和平常月考時間不太一樣。今後如果以高考時間訓練,也許會比較適應。

當然,這只是一次演練,真正的高考還沒來臨,能夠總結經驗,查缺補漏,纔是這次考試的真正目的。徐溝中學高三學生張同學說:“通過這次考試,感覺以後心態要穩、扎牢基礎知識,把握好考試時間。”山西省實驗中學郭同學也談道:“一定要回歸課本,扎牢基礎知識,再特訓一下做題節奏和時間,一切還有機會,還來得及!”

2 高三老師:夯實基礎,提升學科素養是關鍵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知識結構文理交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推動教育公平,以及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人才培養能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

看似難度有所增加,實則此次適應性測試更加重視學科素養的全方位提升。太原五中高三地理老師蔚遠表示:“在此次測試性演練中,地理試題守正創新、重點突出、重視思維。不僅僅體現在整體試題結構的改變,也體現在題型、閱讀量的變化。75分鐘的考試時間,學生的思考和作答時間都應有所優化。此次考試還出現了具有創新性的論述題,指導意味十足。且在基礎知識的考查之上,對學生的綜合思維和邏輯思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難點,也是機會。“在‘三新’(新課標、新教材、新課程)背景的高考改革指引之下,固有的經驗和傳統的辦法已經不適應新變化的要求。此次考試就是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蔚遠老師進一步表示,“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考期間轉變思路,不僅僅是對淺表性知識記憶性地複習,更需要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思維和知識構建的能力。特別是在材料閱讀能力方面,在此次考試中出現了素描圖,對於學生的分析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答題技巧和解題思維都不能固化。打破固有認知,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和深度思維能力的學科素養,也是我們未來在教學和備考中要下功夫的地方。”

知識如同一座宏偉的金字塔,每一層都建立在堅實的基石之上。基礎知識,正是這座金字塔的底座。山西現代雙語學校聯校高中部教研室主任任建琴談道:“針對此次數學測試,同學們的感覺是前面題型簡單,後面大題運算較難。”

重基礎、重教材、重落實,這是任建琴老師的總結。她詳細分析道:“此次數學測試也給了我們一個明顯的信號,那就是迴歸教材和重視基礎知識的夯實。比如第10題來源於必修1第160頁第6題的內容,16題的數列來源於選擇性必修2第41頁第10題。在一輪複習備考中我們就緊扣教材,重視教材的開發利用。未來在二輪三輪複習的備考階段,我們也要在重教材的基礎上,再重落實,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真正學會。八省聯考給我們的啓示是,每次考試一定要給學生做好試題分析與講評,告訴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要理解其本質,要對課本上每一個例題、課後習題認真做反覆做,確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真正理解牢固掌握。也要求我們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課堂中要緊扣課標註重落實教考銜接,引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做好引導,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2025年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與此同時,徐溝中學楊志亮老師也總結道:“本次考試是2025年高考的風向標,因此我們在複習中要找準切入點,如語文方面多練習散文閱讀、錯別字練習,地理方面多進行開放性試題的解決等。通過本次考試,引導學生注意分析出題人的意圖等,加強各種題型的強化訓練,特別是限時訓練、精講精練;而對學生應對考試的心態要加以疏導。”

3 志願填報研究專家:商討多版填報方案 提早做好規劃

除了考試演練,本次適應性演練也將對2025年新高考的評卷、成績公佈與查詢、志願填報進行全流程模擬,旨在讓考生、工作人員全面熟悉新高考的考試組織模式、志願填報方式及投檔錄取辦法,爲未來的高考做好充分準備。

本次適應性演練再選科目將進行賦分後計入總分,爲考生提供一次難得的賦分模擬機會。那麼從填報志願角度出發,考生又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備考計劃?

對此,百年招考聯合創始人、高考志願填報研究專家樑旭霞談道:“新高考3+1+2模式下,語數英三門必考每門15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首選科目爲物理、歷史,學生須在首選科目中選擇一門以原始分數計入總成績;選擇完首選科目後,學生再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個次選科目中選擇2科以等級賦分方式計入總成績。實行賦分後,顯然對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自選科目的成績影響較大,好學生和差生間的分數無法拉開,因此語數英三門必考科目就成爲決定各層次學生差距的主要參考,對於三大主科的複習也變得要求更高,主科丟分越少,總成績排名時就越佔主動。而在選考科目的取捨上同樣要講究策略,儘管大方向仍是以興趣主導,但具體組合時最好保留一門偏小衆的科目。若某學科選考人數衆多且學霸雲集,那麼即使你的卷面得分再高,經過排名計算的賦分規則後也可能變得沒什麼競爭力。相反若選擇了選考人數較少的學科後,就算卷面得分不那麼出衆,但仍能爭取一個不錯的排名,從而在賦分中佔據優勢。”

模擬志願填報也是適應性演練的一部分,爲幫助考生熟悉新高考志願填報和錄取流程,省教育考試院將模擬編制適應性演練招生計劃。那麼,新高考志願填報的政策規則及流程有哪些?較之以前的填報志願,最大的變化在哪裡?樑旭霞回答道:“新高考志願填報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首先是志願填報單位和數量。高考改革前,志願填報以‘院校’爲單位,考生只需選擇一所院校及其多個專業。改革後,以‘院校專業組’爲單位,每個院校專業組視爲一個志願,考生需在每個組內選擇一個專業。普通類本科批的志願數量從原來的10個增加到45個。其次是志願填報模式。高考改革後,將採用‘專業(類)+院校’的模式,考生需根據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選擇合適的院校專業組。還有選考科目要求方面,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需關注每個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確保自己的選考科目符合要求。選考科目要求因專業組而異,同一院校專業組內的專業選考科目相同。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錄取時,考生直接被投檔到所填報的專業組內的專業。最後是填報時間的變化,本科批次合併後,填報時間縮短,家長一定要提前瞭解,避免高考後時間緊張造成填報失誤。”

面對新高考,不僅是對高三考生的一次考驗,也是對家長的一次“大考”,如何利用最後的衝刺時間和孩子一起規劃未來的“志願藍圖”,樑旭霞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新高考最大變化是本科批次合併,報考難度增加。家長需要足夠了解院校實力,可能原來二本批次的院校,綜合實力較強的院校分必定上漲。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賦分制之後的孩子的水平和排名。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模考成績,提前商討多版模擬方案,至少在出分之後能有一定的填報基礎。另外,家長不僅要了解志願填報的相關知識,還需要提前瞭解各種升學通道的申報要求和方式,例如綜合評價、強基計劃、農村專項、港澳院校申請等。高考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是一個家庭的選擇和支持。我們一定要做好功課,避免填報失誤帶來的遺憾。”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