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雀瀕臨絕種!全臺不到2千隻 林業署促保育推超萌布偶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新推出「山麻雀布偶」加入山麻雀保育行列。(嘉義縣野鳥學會提供/廖素慧嘉義傳真)

棲息地環境改變,導致山麻雀全臺數量不到2000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以6萬元至3000元不等獎勵多元保育,並新推出「山麻雀可愛布偶」以喚醒大衆關注此議題,即日起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嘉義分署、嘉義縣野鳥學會及嘉義縣梅山鄉瑞峰社區開賣。

嘉義淺山地區架設巢箱供山麻雀築巢繁殖。(嘉義縣野鳥學會提供/廖素慧嘉義傳真)

林業署嘉義分署指出,山麻雀與一般麻雀不同,公鳥背部有亮麗慄紅色羽毛,母鳥是褐色並有2道優雅的眉線,常出現在海拔200至2000公尺的淺山,主要分佈於宜蘭、苗栗、臺中、南投、雲林、嘉義、臺南及高雄等地區的淺山,嘉義縣瑞峰村是山麻雀穩定分佈之地。

但多年來山麻雀的棲息地受到破壞、人類的慣行農法、食物及巢位不足、慣行農法、物種競爭等因素,山麻雀銳減,全臺族羣數量不足2000只,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社區栽植小米提供山麻雀繁殖季或度冬期覓食。(嘉義縣野鳥學會提供/廖素慧嘉義傳真)

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野鳥學會合作加強山麻雀保育工作,在嘉義縣梅山鄉瑞峰村、太和村、竹崎鄉中和村、番路鄉公田村架設巢箱、栽植小米,提供山麻雀繁殖季或度冬期所需物資。

今年首次推動山麻雀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劃,提供「生態薪水」鼓勵農友施行友善農耕1公頃獎勵金1萬或2萬元、巢箱繁殖每案/繁殖通報獎勵金每巢3000元、自主巡護6萬元、農地營造每案1萬元,共有26位農友及社區居民投入。

嘉義分署表示,整體山麻雀保育漸有成效,2022年巢箱記錄到離巢幼鳥共計121只,2023年氣候乾旱影響離巢幼鳥略減爲83只,2024年因凱米颱風造成部份繁殖巢繁殖失敗,離巢幼鳥略減爲94只,但整體優於2019至2021年的數量。

瑞峰村粗糠站觀測到的山麻雀最大族羣量2019年有81只、2020年最多68只、2021年88只、2022年96只、2023年107只,今年最大族羣量92只,整體顯示瑞峰村山麻雀族羣大體穩定,並有成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