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質樸真摯的人性光輝

◎李愚

不久前完結的《山花爛漫時》以豆瓣評分9.4分的佳績,刷新近年來國產劇的評分紀錄,也在觀衆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記。這部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爲原型,講述她創辦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艱辛歷程,以及這一過程中展現出的堅韌不拔與無私奉獻精神。

憑藉人物塑造的生動性、敘事上的創新性以及主題表達的深刻性,《山花爛漫時》在衆多主旋律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爲國產劇的一座新高峰。

人物塑造的生動從“神”到“人”的蛻變

在《山花爛漫時》中,張桂梅的形象被塑造得生動且真實,她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而是有血有肉、充滿人情味的“人”。

劇中多次展現張桂梅校長樂觀而幽默的一面。例如,在劇中,張桂梅騎摩托車去尋找輟學學生的情節中,好友方瓊突然肚子痛需要使用路邊的簡易茅坑。急性子的張桂梅等不及方瓊,直接騎上摩托車繼續趕路。這一幕既表現了她的急切心情,也帶有一絲幽默感。儘管方瓊無奈地稱她爲“瘋婆子”,但張桂梅不拘小節的性格反而讓人感到親切。

張桂梅在面對阻礙山區女孩受教育的各種困難時,經常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和堅定的決心。劇中有一場張桂梅與媒婆當面吵架的戲,她爲了勸回即將輟學嫁人的學生穀雨,不惜與媒婆針鋒相對,罵得對方啞口無言。這場戲展現了張桂梅對學生深沉的愛,也讓觀衆看到了她潑辣、直接的一面。

雖然張桂梅總是以堅強的形象示人,但在面對重重困難時,她也有過脆弱和無助的時刻。例如,當她爲了籌措資金四處奔波卻屢屢碰壁時,內心的焦慮和疲憊溢於言表。特別是在深夜獨自一人思考問題時,她的眼神裡充滿憂慮和不安……這些脆弱的瞬間,使得張桂梅的形象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觀衆的共情。

張桂梅與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也是劇集的一大亮點。在與學生們的日常相處中,張桂梅展現出她細膩的一面。她會親自爲學生們打飯,關心她們的飲食健康;會在學生們遇到學習困難時,耐心地進行輔導和鼓勵;更會在學生們迷茫和掙扎時,給予她們方向和力量……與學生間緊密相連的關係,加深了觀衆對於張桂梅個人魅力的認識,也凸顯出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大責任: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塑造靈魂。

通過上述種種情感細節,《山花爛漫時》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既有崇高理想又有平凡情感的張桂梅形象。她不是遙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一個有着豐富內心世界的普通人。觀衆在跟隨劇情的過程中,不僅被張桂梅的偉大事蹟所感動,更被她身上那份質樸真摯的人性光輝所觸動。

演員宋佳以精湛的演技,將張桂梅的堅韌與溫柔、執着與幽默展現得淋漓盡致。宋佳不僅在外形上力求還原,更在神態、語氣乃至細微動作上下足功夫。她的表演真實自然,讓觀衆彷彿親眼見到那位在大山裡默默耕耘的“燃燈校長”,領悟到那份純粹而偉大的教育情懷。

敘事上的創新女高的故事爲何好看

《山花爛漫時》在敘事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嘗試,使得華坪女高的故事不僅具有強烈的真實性,還充滿戲劇性與觀賞性。這種敘事上的創新,是該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劇集開篇以張桂梅尋找即將輟學的女孩穀雨爲切入點,迅速將觀衆帶入情境,爲後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伏筆。隨着劇情的推進,《山花爛漫時》通過一系列緊張刺激的情節,逐步展開女高的創辦歷程。

爲了籌集建校資金,張桂梅四處奔走,甚至在飛機上遇到當地企業家後,立即抓住機會介紹自己的辦學理念,並懇求對方給予支持。儘管多次碰壁,但她從未放棄希望,最終成功爭取到了贊助。

在爭取女高用地的過程中,張桂梅多次深夜拜訪教育局局長周善羣,甚至在沒有聽完對方解釋的情況下就直接離開。這種行爲雖然顯得有些衝動,但正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讓她能夠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堅持到底。經過不懈努力,女高最終獲得了政府的支持,解決了用地問題。

爲了招到合適的老師,張桂梅想盡辦法,包括“連哄帶騙”讓縣教育局局長到昆明坐鎮,又想盡辦法爲老師謀取工資福利。最終,在她的努力下,勉強招滿了12名編制教師,確保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面對家長對女高教育的懷疑和牴觸,張桂梅一家一家上門勸說,耐心解釋教育的重要性。她用自己的真誠和決心打動了許多家長,使得越來越多的女孩重返校園……這些情節反映了創辦女高的艱難險阻,也有“打怪升級”般的戲劇爽感。

在緊張的劇情中,《山花爛漫時》還穿插了一系列溫馨感人的場景。例如,在一次籌款失敗後,張桂梅回到學校,看到學生們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一刻,她暫時忘記了所有的困難,享受着與學生們在一起的簡單幸福。這樣的場景不僅緩解了劇情的緊張氣氛,使得節奏張弛有度,也讓觀衆感受到女高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山花爛漫時》在敘事風格上並沒有一味地強調莊重與嚴肅,而是融入許多幽默風趣的元素來增強劇情的觀賞性。例如,在劇中有多場張桂梅與基層幹部們之間的互動情節。由於性格差異和觀念不同,他們之間常常發生一些有趣的爭執與誤會。比如當週善羣和馬永強私下討論是否批准女高用地時,張桂梅突然出現並打趣道:“又擱這兒咒我呢?”

然而,在爭執與誤會之後,他們總是能夠找到共同的目標並攜手合作。這些情節不僅展現人物之間的個性差異與相互理解,也讓觀衆在觀看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與歡笑。

主題表達的深刻揭示教育的意義

《山花爛漫時》在主題表達上具有深刻的內涵。該劇不僅僅關注于山區女孩受教育的問題,還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羣像,深入挖掘了教育對於個人成長、社會進步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在個人層面,《山花爛漫時》展現了教育如何改變命運的力量。劇中,許多女孩因爲貧困而面臨輟學,甚至被家庭安排早早結婚。張桂梅的努力不僅讓她們重返校園,更重要的是賦予了她們知識與自信,幫助她們擺脫了既定的人生軌跡。

比如穀雨原本因爲家庭貧困而被迫輟學嫁人,但在張桂梅的幫助下得以進入華坪女高學習。經過三年的努力,她不僅考上理想的大學,還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育改寫了她的命運,也讓更多像她一樣的女孩看到了希望與未來。

在社會層面上,劇集揭示出教育能夠打破貧困代際傳遞循環,促進實現性別平等。在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山區,張桂梅所倡導的“不讓一個女孩掉隊”的理念顯得尤爲珍貴。她不僅改變了當地家長對於女性教育的看法,也讓社會各界開始重視起這一羣體的需求。正如劇中所展現的那樣,當越來越多的女孩接受良好教育並走出大山時,整個山區的文化氛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這無疑是對傳統偏見最有力的挑戰。

《山花爛漫時》還探討了教育對於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在欠發達地區,優質的教育資源往往十分稀缺。正是由於有像張桂梅這樣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存在,才使得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進而激發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隨着一批批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他們將帶着從學校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回饋家鄉,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可以說,張桂梅及其團隊所做的工作不僅是對當下一代負責,更是在爲未來播種希望。

《山花爛漫時》以生動的人物塑造、創新的敘事方式以及深刻的主題表達,成爲近年來國產電視劇主旋律作品的巔峰之作。《山花爛漫時》也是一部具有啓示性和教育意義的現實主義佳作,它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女性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同時它也揭示了個人奮鬥與社會進步之間的緊密聯繫,鼓勵觀衆在面對挑戰時不放棄希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