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連還在用65K1步槍 蘇紫雲籲提升部隊裝備水準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圖/本報資料照
針對後備山地連轉型議題,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後備山地連的確具有戰術價值可強化「關鍵軍事,設施」防護,軍方應即提升部隊配賦裝備的水準。
蘇紫雲表示,山地連或山嶽部隊主要爲適應山地複雜地型或高海拔地區作戰,東西方戰史中雖也有山地作戰樣態,例如著名的坎尼戰役,以劣勢兵力擊敗羅馬大軍的漢尼拔就是以輕裝兵力翻越南歐山區對羅馬發動突襲取得勝利,但真正制度化主要發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國家,對應阿爾卑斯山地型特性而生,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後日趨成熟,主要特徵就是輕步兵爲主力,搭配可拆卸的特製火器如「山砲」等,以作爲特殊地形使用的戰術單位。
蘇紫雲研判表示,後備山地連的實際規模不得而知,但由公開資料的動員符號多爲F2字頭估算,則約爲30餘個連級單位。編制員額達250員規模擁有直屬食勤組的炊爨單位,較一般步兵連龐大,可說是加強型獨立連,主因在設計上在山區得以獨力遂行任務,因此介於營連之間的規模以求彈性與機動性。 目前防區規劃分佈於本島各作戰區的作戰分區節制。如三戰區的嵩山站臺山地步兵連、四戰區的三地門山地連等。未來任務若調整,可能由目前的山區交通線、高山站臺防護,兼顧淺山要地、城鎮的防禦,肆應新的敵情威脅。
蘇紫雲進一步指出,山地連的實際運作屬於「基幹連」,也訴說國軍縮編過度的時代眼淚。主因國軍歷次精簡精實,原有連長、副連、輔導長三人,精簡爲連長一人且爲聘僱人員,適用「勞基法」的「現職備役」軍人,也是後備部隊具有使用編裝外武器-「弓箭」、「吹箭」等冷兵器的動員不對。若恢復爲現役軍職應爲編制表的行政命令修改即可,但主要爲在地動員也就是原住民或在地工作者之結合,軍職連長鬚能有效掌握山地地形、乃至於如同原住民文職連長具有陷阱操作、阻絕敵小部隊、特工滲透戰之能力。至於山地連召集或教召是否進入特訓中心,應可彈性規劃,畢竟現階段山地連教召多爲山區實際運作,若盡特訓中心,應爲「標準化」訓練一環,兩者可彈性搭配。
對於山地連的裝備,蘇紫雲提醒,此應爲目前真正須儘速改善之重點,山地連屬加強連編制之精神尚屬合宜,教一般步兵連多一突擊排與火力排,排班機槍配置也較一般步兵連多1/3左右,具有較充足之火力編組。但單兵裝備、特別是通信裝備只有連部PRC-37戰術無線電,通聯能力不足。而單兵步槍部分仍使用已被一線部隊汰除的65K1步槍,被服裝具也缺乏山地作戰特性所需,此皆爲可儘速補強之處,如補強營級通信距離的無線電或衛星電話、甚至低軌衛星通訊器材等,以肆應山區較多的通信盲點。至於火器裝備,由於新制的山地連以改爲作戰分區直屬部隊,因此裝備領取應在作戰分區指定位置着裝配至編組後,再前進至戰術位置。
蘇紫雲說,從若干照片顯示,的確有山地連教召訊息,由圖像中成員觀察,多爲原住民或在鄉工作者頗爲精壯,體能自較一般後備人員爲佳。若能配合後備改革,予以裝備更新、教召訓練流路效率化,則的確具有相當戰力。
蘇紫雲認爲,後備山地連的確具有戰術價值可強化「關鍵軍事,設施」防護,若以樂山長程預警雷達爲例,則應爲「新竹縣樂山站臺後備步兵連」,偕同戰同警戒部隊、戰區守備部隊以擔任站臺與輔助設施的戒護。其他如小雪山站臺、阿里山站臺等雷達或通訊站臺也都有後備山地連協防。山地連的基本規劃頗具巧思,但重點在於快速更新補充裝備,以使發揮戰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