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居全球“科技集羣”百強第80位 比前一年上升11位

太空中,廈門科技衛星翱翔於太陽同步軌道,從太空源源不斷傳回海量數據。兩年來,福建省首顆城市定製衛星“廈門·天衛科技壹號”先導星以及“廈門科技壹號”衛星、“天衛科技03星”相繼升空,映照着這座城市不斷加快的科技創新步伐。

近年來,我市紮實推進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開了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局面。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揭牌建設,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實施,廈門科學城建設換擋提速,省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碩果累累。

廈門科技創新實力正加速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性提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廈門躍升至全球“科技集羣”百強榜第80位,比前一年上升11位。在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發佈的《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中,全球領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排名廈門居第38位,比上年提升25位。

高起點謀劃創新發展

“沒有科技創新,就會被時代拋棄,唯有科技創新,纔可能贏得未來”。對廈門來說,科技創新是破繭重生的“關鍵變量”,是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大增量”。從沉下心來全力打造廈門科學城,到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再到強化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廈門加快科技創新的決心越來越強,力度越來越大。

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謀劃創新發展,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出臺並推進《廈門市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樹立並打造廈門科技品牌“蘇頌工程”,在政策和資金上堅持長期投入,加快形成區域科技創新高地,爲廈門開闢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在增強區域創新策源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科技創新“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體系、營造更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等四個方面提出16條“硬核”舉措,一場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蓄未來發展新勢能的接力賽按下了快進鍵。

高標準建設廈門科學城

從2020年開始謀劃佈局,在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廈門科學城作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正在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的“策源地”、先進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努力成爲支撐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創新高地。

“成功突破關鍵技術”“又有科創成果落地轉化”……日前,記者在廈門科學城翔安蓮河片區,看到這座科創之城的澎湃活力。尤其在未來產業發展賽道上,這裡的“開拓者”正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科學城Ⅱ號孵化器加快建設,近期新落地上海張江高校協同創新研究院;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啓動建設;未來產業園(生物醫藥、綠色新能源材料)即將開工。“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廈門科學城Ⅰ號孵化器內落地轉化,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新企業迅速孕育。”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廈門科學城建設正加快從“搭框架”向“強功能”轉變,創新策源能力穩步提升。今年來,科學城Ⅰ號孵化器新增入駐20多個項目,累計入駐“高研值”項目85項。

首屆“蘇頌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賽成效明顯,全國5個分賽區共吸引12個國家335個優質項目參賽,已有21個硬核科技創業項目落地廈門,第二屆“蘇頌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賽正在加快籌備中。眼下,廈門科學城已成爲企業家、科學家、投資人來廈創新創業的首選地,核心園區累計註冊各類企業超過1600家。

高層次建設創新平臺

大裝置、大平臺、大院所,省創新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資源的集聚不斷實現新突破,一場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深刻變革正在上演。

近日,嘉庚創新實驗室孵化企業華商廈庚氫能技術(廈門)有限公司“離網高性能鹼性制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第三屆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金獎,獲100萬美元獎金。目前嘉庚創新實驗室已孵化超20家高科技企業,吸引國企央企、社會資本等外部投資超5億元。翔安創新實驗室發現全新的鼻咽癌血清標誌物,入選中國醫學科學院發佈的《中國2023年度重要醫學進展》;牽頭研製的全球首個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尿液檢測試劑盒上市;獲批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疫苗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實施,目前合作團隊已覆蓋全球33個國家(地區)79家高校院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複合材料研究院”是我市新型研發機構之一,該研究院轉化的首個科技成果——高性能浮力材料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去年以來,一批這樣的機構相繼成立,我市引進並啓動建設天津大學“廈門市北洋腦機接口與智慧健康創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藍威可靠性系統工程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發機構。

高質量培育創新主體

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正在不斷強化。去年,特寶生物Ⅰ類新藥——新一代長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獲批上市;艾德生物全國首個泛癌種免疫治療伴隨診斷試劑盒獲批上市,“在研國產九價HPV疫苗與進口疫苗效果相當”等2項廈門成果入選2023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

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新培育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6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海辰儲能等7家企業入選國內獨角獸、準獨角獸榜單,佔全省78%。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密鑰,這就需要更多像艾德生物、海辰儲能一樣的企業,源源不斷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爲進一步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市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出臺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11條措施,兌現企業研發費用補助、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資金超過9億元,立項支持52個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掛帥”項目以及146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產技術、高品質氮化鋁粉體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此外,我市還修訂出臺《廈門市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加強創新產品研發,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更多臨牀研究及產業化等項目。

今年4月公佈的2022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我市共有101項優秀科技成果獲獎,其中我市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72項。獲獎項目數量再創歷史新高,佔全省獲獎總數50%。

高品質構建創新生態

良好生態,是點燃科技創新主引擎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市持續加大財政和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爲科技企業和未來產業提供金融資源支持。去年,廈門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首批參股子基金已有8只落地;市科技局引導金融機構新增發放科技信用貸款、科技擔保貸款等科技類貸款31.94億元。

眼下,我市正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增信基金、技術創新基金等規模及支持範圍,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今年計劃統籌100億元財政資金,引導撬動各類資金1000億元,支持建設省創新實驗室、科研基礎設施等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以及顛覆性和前沿技術創新。

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

去年12月16日,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在廈正式揭牌,入駐中俄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廈門辦事處等項目,逐步形成廈門國際科技合作金磚路徑。

我市不斷拓寬開放創新合作的新路徑,與德國史太白全球研究院、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等建立合作,推動國際技術轉移轉化;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等15所知名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加強在產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去年新建10個福廈泉自創區協同創新平臺項目,啓用閩西南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廈門網訊(記者 吳君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