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磁振刀提高放射治療精準度 助直腸癌男保肛門

三軍總醫院引進全臺首座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能在放療當下精確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界線,看得到也打得準,降副作用也提升治療成效,助罹直腸癌的5旬男保住肛門。

三軍總醫院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今天在記者會上說明,這名55歲男性長途車駕駛,在健檢中意外發現罹患直腸腺癌第3期,且因腫瘤距離肛門口僅約3公分,若採傳統手術無法保留肛門,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幸在接受「磁振刀」進行5次、每次約30分鐘的骨盆腔放射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成功保住肛門。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放射治療科主任黃文彥說明,大部分的腫瘤最清楚的影像檢查方式,是核磁共振,但核磁共振的磁場會擾放射治療,因此過去放療多以電腦斷層做影像導引。

黃文彥指出,三總引進臺灣首座、具有高磁場的「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1.5T),則合併核磁共振與放射治療功能,是目前唯一可在放射治療中能透視腫瘤的儀器,能在放射治療當下精確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隨呼吸移動的範圍,確定放射線精準照射到腫瘤,可謂放射治療的夢幻武器。

磁振刀有助降低放射治療範圍、減少副作用,黃文彥說明,傳統放射治療時,爲避免因誤差而沒有照射到腫瘤,照射範圍會比腫瘤略大,但反會增加正常組織受放射線影響的機會;磁振刀則因腫瘤影像更清楚,不僅照射前可重新放射治療計劃設計,且在照射中有即時影像追蹤,可明顯減少照射範圍,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黃文彥指出,也因磁振刀這項精準治療優勢,改善過往放射治療考量副作用無法給予足夠劑量、導致腫瘤控制率偏低的問題,國外已有許多臨牀試驗將治療劑量提升,在不增加副作用前提下,達到更高治癒率。

黃文彥指出,過去顧及放射劑量,無法每天重做電腦斷層影像,並依病患腫瘤、正常組織位置和形狀調整放射治療計劃。但磁振刀可以每天重新做放射治療規畫,達成「看哪裡打哪裡」,達到最理想治療效果;且可自其放射治療所得影像中,獲取腫瘤活性和細胞組成等資訊,做爲治療調整參考,達到個人化抗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