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活力鮮師突破框架  開創「行動教室」讓課堂變這樣

邱儷萍(中)去年隨同全教總前往行政院要求教師調薪法制化,負責活動記錄及直播的她,遭警方強制驅離,仍然持續直播到最後一秒鐘。攝影/黃子明

邱儷萍(前)受聘爲總統教育獎委員,在頒獎典禮擁抱得獎者給予祝賀,她也常與得獎者聯繫關心其現況與發展。攝影/黃子明

邱儷萍(右)雖然在職場堅強獨立,但面對媽媽還是會撒嬌,在繁忙工作後,她經常回家陪媽媽吃飯。攝影/黃子明

邱儷萍(前)結束全教總借調後,回到桃園國中3.0實驗室擔任專案教師,負責課程記錄,也兼做訪談及Podcast等帶狀節目。攝影/黃子明

林玉君(中)擔任入校陪伴專案教師,常到各校與老師共備,分享數學教學經驗。攝影/黃子明

林玉君(左)每天藉由練習瑜珈和靜心來紓壓。攝影/黃子明

林玉君(中)除了與老師共備,她會入班示範教學,學生反應總是很熱烈。攝影/黃子明

林玉君每天開車到市內各校與老師共備,忙碌的工作有時必須在車內小憩養神,也是她的行動辦公室。攝影/黃子明

李永成(中)之前在泰興國小擔任文化指導員,與族裡耆老共同教授各項傳統技藝,他向學生解說魚筌的編法。攝影/黃子明

李永成(右)帶領學生到部落與族人互動,藉由接觸日常生活事物學習族語。攝影/黃子明

李永成(中)之前在泰興國小擔任文化指導員,學校操場出現一條青竹絲,他立即抓住並放生。攝影/黃子明

李永成(左)在象鼻國小族語老師,自行設計教案,帶領學生到山林認識各種動、植物。攝影/黃子明

許多人對老師的角色停留在傳統想像裡,隨着社會價值多元化及教育體系變革,國中小基層老師正以新風貌顛覆我們的印象,他們步出校園,走上街頭,身分忽而老師,忽而學生,教室不限特定時空,引領學生踏入山林部落學習祖先智慧。三位基層老師正以非典型做法,超越既有框架,示範如何成爲現代鮮師。

邱儷萍 用影音爲媒介爲師生爭權益 記錄學生學習軌跡

嬌小的身材,開着3000 CC大型休旅車,隨身揹着不相稱的攝影大揹包,臉上永遠帶着笑容,曾任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的邱儷萍,奔走於街頭或抗爭場合,很難讓人第一印象將她與老師聯想在一起。

邱儷萍大學念哲學,畢業擔任國小老師,爲校園問題接觸桃園市教師會,與她雞婆好打不平的個性相契合,因而開啓社運之路,積極作風被全教總挖角到臺北總會,從執教鞭改拿相機搞社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就是她與全教總幹部在政院門口頂着大太陽吃便當爭來的。

當文宣部主任常不分日夜迴應記者問題,還要隨時製作各類文宣,反映會員意見或傳達組織訴求,邱儷萍自費學習影音技能因應需要,爲師生爭取資源的問卷及影片,常能獲得廣大回響。

去年五一勞動節,全教總到行政院要求調薪法制化,邱儷萍現場錄影兼直播,最後被警方驅離時,她不擔心安全,只掛念電池能否撐完全場,許多教育資源爭取、環境、勞權等運動都留下汗水足跡,也上過談話節目,表達組織對相關議題立場。

敢衝撞、不喜一成不變的性格,在她19歲高中畢業不想升學,選擇擔任高爾夫球杆弟就已顯露,媽媽擔心睡不着,邱儷萍卻認爲,曾爲連戰、張秀政等政商名流背球杆,因此機緣,看見另一個世界,體會不同階層的處境,若一帆風順,人生單調又少了許多生活經驗。

應桃園教育局邀請,邱儷萍去年回桃園國中「自主學習3.0實驗室」任專案教師,負責課程記錄的她不安於現狀,又自制訪談節目、Podcast,讓局長都來按贊,她希望建構桃園實驗教育資料體系,讓家長及其他縣市可交流觀摩。

邱儷萍多年爲師生權益全臺跑透透,同爲教師的先生一肩挑起孩子的照顧及教育,對她工作型態很有意見的母親,看到女兒迴歸校園稍感釋懷,但仍希望她多照顧家庭,聽到媽媽叨唸,邱儷萍挽着媽媽手臂,撒嬌地將頭埋入其肩膀,外在堅強獨立的職場女人,瞬間融化爲溫柔的小女孩。

林玉君 駕行動辦公室穿梭各校備課 陪伴老師學生成長

基層老師教學多在固定學校,擔任入校陪伴專案教師的龍潭國中林玉君,以座車爲行動辦公室,遊走桃園中小學與數學老師共備,公務多在車上聯繫,累了就在車上小憩,補足元氣再到下一站。

林玉君自幼學習舞蹈,曾經連續三年全苗栗第一;代表桃園戰隊赴大陸杭州參加「2017兩岸智慧好課堂」PK賽奪冠;爲紓壓練瑜珈和靜心,已晉升教練等級;如此斜槓多才藝的老師,家有五姊妹,僅一人非教職,父母親也是老師,她戲稱小時候只認識老師這行業,玩遊戲扮老師,用黑板、粉筆當遊具,因此影響後來學習與職業選擇。

竹女畢業,林玉君考上臺師大,畢業後進入國中教家政,第二年兼教本班數學,首年就讓班上數學成績大躍進,隔年納莉風災導致家政教具泡水,於是下決心不再教家政;一場颱風竟成爲她教職生涯轉彎關鍵。任教廿餘年兩度因挫折萌生離開念頭,已退休前校長陳麗捐的鼓勵,是她教學轉變的貴人。

林玉君從小數理強,善表達,修過兒童心理,能用孩子聽得懂語言教學,結合數位教具,自行研發教材,讓學生自行思考、理解、產生興趣,數學能力因此提升;她在桃園教師會與老師共備期間,受到前、現任局長關注,轉任入校陪伴專案教師,以合作學習整合內容、方法、智慧設備,手把手分享經驗,希望可以產生漣漪效應。

因教學口碑傳遍四方,林玉君常受邀到各縣市演講,高鐵車廂成了另一行動辦公室;她熱情不減,利用假日到臺北大學,隨李俊儀副教授學習「SOIL心法共備數」長達3年多,去年底考取主任資格,但還沒想要當主任,林玉君希望繼續投身共備,帶給其他老師新活力及訊息。

任教前二年擔任班導,林玉君教學方式啓發許多學生,畢業學生至今聚餐還會邀請她;曾有位學生送聖誕禮物給林玉君,卡片寫着:「老師:謝謝妳,讓我放棄的數學又重生,遇到妳是我最幸運的一件事!」

李永成 走進部落山川帶孩子學族語 教授傳統知識技藝

苗栗象鼻國小族語教師李永成,從小跟隨祖父(泰雅語Yutas)、祖母(Yaki)生活,不論族語、動植物知識、狩獵技巧或工具製作都很熟悉,因山上生活習慣與經濟型態改變,許多族人離開部落就學、工作,加上政策與法令諸多限制,泰雅文化傳承出現斷裂危機。

11年前李永成紋面的奶奶過世,在加拿大的哥哥返臺奔喪,有感於傳統文化式微而催生「司馬限文化關懷協會」,叔公李勝文曾掌理三大家族組合的部落事務,因爲這層淵源,李永成積極推動文化復振,民國98年取得高級族語認證,56年次的他,經歷過禁說族語及文化歧視的階段,感受深刻,決心透過教育體系,讓族語及傳統文化從小紮根。

他根據固定教材,自行設計教案,將教室延伸到部落山川,讓學童從日常生活事物學會應用表達,也帶學生到山林認識各種動、植物,依族人使用習慣,區分爲食用、建築、祭儀等用途,解說其特性或傳統上的意義。

國小二三年級,李永成跟着祖父學習田野知識,四年級已會自制魚叉捕魚,夏天射魚,冬天設陷阱,這是祖先從自然習得的智慧,他之前在泰雅族實驗教育的泰興國小擔任文化指導員,與學校老師合作設計課程,搭配耆老傳授魚筌、毒魚藤、編織、口簧琴等,李永成引領小朋友涉溪安置魚筌、挖石鋪設獵寮基礎和獵徑,校長盧曉玲跟着上山下水,協力傳承泰雅文化。

李永成專精泰雅澤敖利語系,轉任泰雅北勢羣民族多語文教學的象鼻國小,該校校長葉文傑重視多語文教學,認爲語文就是競爭能力,主張附近鄉鎮族羣的閩客語,應適度放進族語課程,讓孩子將來能運用溝通。

雖然文化課程包含狩獵技藝,但李永成在日常生活中也示範如何與自然共和諧,一次在操場出現小青竹絲,引得學童們驚叫,他不疾不徐徒手抓起青蛇,然後將牠放生排水溝,獵人身影在學童議論聲中化身爲保育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