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永安:醫教融合 點亮特殊兒童多彩人生
東南網10月17日訊(通訊員 魏興谷 文/圖)早上8點10分,小真準時來到永安市心語星特殊教育培訓中心,上完感覺統合訓練課,休息十分鐘,繼續上“一對一”康復教育訓練課,然後由家人陪着到幼兒園上學。
孩子正在上感覺統合訓練課。
小真是一名孤獨症兒童,一年前,上幼兒園小班,因無法適應常規教育教學,進入中心接受系統的康復教育訓練。今年9月,小真重新邁進幼兒園大門。小真的“迴歸”,是中心創新醫教融合新模式,取得新成效的又一生動註腳。
永安市心語星特殊教育培訓中心擁有一支具有二十多年兒童康復教育經驗的師資團隊,主要爲自閉症(孤獨症)、智力障礙、全面發育遲緩等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教育培訓。近年來,中心堅持走醫教融合辦學新路子,爲特殊兒童羣體開啓新的成長天地。
鏈接優質資源提升康復教育水平
特殊兒童康復成長,不能單純依賴常規教育方式。
“我們通過鏈接優質醫療資源,將醫學和教育兩個領域相融合,共同爲特殊兒童提供綜合康復方案,實現醫療、康復和教育一體化服務,切實提升康復教育水平。”永安市心語星特殊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吳桂華說。
“醫”和“教”跨領域合作,可以起到優勢互補、各施所長的作用,實現篩查、診斷、評估、康復、教育有機銜接,最大程度地發掘特殊兒童潛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永安市殘聯非常重視醫教融合,大力支持這個中心與各醫療機構開展合作。
去年8月,“福建省兒童醫院李民教授團隊孤獨症、智力障礙工作室”在該中心成立。工作室成員先後10餘次到中心,開展各項醫教融合和技術支持活動。
這個中心還積極對接醫療康復、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等多領域資源,先後與永安市總院、永安市第六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推出了醫教雙向評估、醫教康復訓練指導、醫療轉介等特色項目,爲特殊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精準、專業的康復教育。
各醫療機構專家定期來到中心,開展專題講座、專家坐診、醫學干預、階段評估、教師培訓、家長課堂等系列活動,累計受益師生、家長超1000人次。
“醫教融合、專家引領,爲我們制定特殊兒童康復教學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也讓課程更具科學性、專業性和針對性。”教師呂曉玲介紹,中心還充分利用省級優質的兒童康復、診療技術以及家長支持體系,最大程度幫助特殊兒童成長。
醫教深度融合,讓山區特殊兒童也能享受到更優質的康復教育服務。
提升專業素養夯實康復教育基礎
走醫教融合發展路子,關鍵要有一支專業過硬的隊伍。
永安市心語星特殊教育培訓中心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缺什麼補什麼,“請進來”更有針對性。中心定期邀請專業醫生和專家,開展教師專業提升培訓,內容涵蓋評估與康復教育、康復干預技術、融合模式與優化、家庭心理干預等方面。
融什麼怎麼融,“走出去”錨定行業前沿。“我們定期安排骨幹教師到福建省兒童醫院脫崗進修學習,掌握前沿康復教育技術。”吳桂華說。
“醫”和“教”深度融合,打破單一干預的侷限性,教師可以將醫療康復治療措施與教學技術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康復教育綜合服務能力。
“通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康復醫療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把治療措施和日常教學有機結合,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提高教育質量。”楊碧英老師在省兒童醫院脫崗學習三個月後,深有感觸。
中心致力全面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切實夯實康復教育基礎,做足醫教融合文章。
凝聚各方合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家長的參與,是特殊兒童康復教育訓練的重要環節。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面對的是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作爲家長我們更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努力做孩子身邊合格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小真的爸爸說。
推進醫教融合,如何滿足小真爸爸這樣的家長需求?
永安市心語星特殊教育培訓中心依託醫教融合資源力量,開設家長課堂,推出專業知識培訓、分享交流會、入戶探訪等暖心服務,及時傳授特殊兒童康復教育知識與技能,爲家長提供幫助和支持。
中心要求教師用足用好家長課堂這個平臺,積極與家長溝通,及時獲取兒童興趣愛好、行爲習慣、居家康復訓練等反饋信息,爲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眼下,中心已形成以特殊兒童爲中心,醫生、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醫教融合新格局。大家凝心聚力鋪就特殊兒童的“迴歸”路。去年,在醫教融合模式下,中心有83名兒童實現幼兒園階段普特融合,22名特殊兒童順利進入普通小學就學,5名兒童進入特殊學校就學。
中心還先後榮獲中精協孤獨症工作委員會“自強自律達標單位”、中國社會組織評估等級“4A級社會組織”、省殘聯協議管理機構等級評定智力“A級”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