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四接 還會大停電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電日前表示,7月21日那晚因中油臺中接收站(即二接)的儀控故障造成供氣中斷,大潭、民營海湖兩電廠共340萬瓩電力不見,因而造成長達3個小時的供電拉警報,情況直逼2017年的815全臺大停電。

721之所以沒有發生嚴重的大規模停電,有幾個因素。首先,當時已不是用電高峰,負載舒緩;其次,臺電硬把後備電力派上用場,如使用核二廠、核三廠各2部輕油發電的氣渦輪機,以及曾文水庫全力投入發電等,七拼八湊,才勉強過關。當然,製造業用電持續衰退,使得整體產業用電量減少,也「緩解」了不少用電壓力。

不久前,監察院才抓包臺電使用核電廠的所謂「黑電」長達18個月。行政院辯稱,並沒有使用停役的核電機組發電,而是使用氣渦輪機機組發電。然而,以輕油發電的氣渦輪機是爲因應核電廠本身運轉所需電力,既不環保且價格昂貴,發電成本是核電的10倍不止,而且發電量又小,2部氣渦輪機機組的發電量加起來不到核電廠1部機組的1/10,不應該做爲供電調度的選項,看來臺電實在是找不到電了,只好把緊急當日常。當晚輕油發電量較平日異常提高,可見氣渦輪機機組真的很賣力。

曾文水庫雖號稱臺灣第一大水庫,但7月21日當晚的蓄水量僅有14.9%,抽水都來不及了,因爲斷氣危機,只好放水發電,且功率達89%。抽蓄發電成本高且本身也很耗能,因此利用率本來並不高。

蔡政府執政後,已發生2017年815、2021年513和517,及2022年303四次大停電,但蔡政府至今始終強調臺灣沒有缺電問題,這次721斷氣危機也是如此。但是從蔡政府上窮碧落下黃泉、用盡吃奶的力氣到處挖電,而今年臺電的「需量競價」甚至創下1度14元的天價,就可看出電力供應的窘狀。

「需量競價」的買價越高,就意味電力需求越殷。臺電說,需量競價是很常見的電力調度手段,不必大驚小怪。但如果像蔡政府說的,根本沒有缺電的疑慮,臺電何必做冤大頭,用高於正常電價數倍的價格把電買回來?目前臺電需量競價的實況是,因爲電不夠,所以多貴臺電都得買。

因爲絕不承認缺電,所以蔡政府從721斷氣事件得到的唯一教訓是:必須建立「供氣韌性」,也就是天然氣的供應要更多元、更能應付突發狀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隨着未來天然氣發電佔比持續升高,不但三接要儘速完成,四接也應該趕快通過並排入時程。然而,三接最快也要2025年才能完工,四接即使通過興建當然要更久之後才能上線,那麼從現在到2025年之間,不足的電力要從哪來?此外,大潭8號機、9號機工程嚴重延宕,也大幅升高了缺電的危機。

整個關鍵就是蔡政府非理性廢核,才讓既貴、不確定性又高的天然氣發電佔比攀升。新的電力還不知道在哪裡,就先把既有的核電給停了,蔡政府再怎麼用力催三接、四接…也緩不濟急。

沒有「供電韌性」,只談「供氣韌性」,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臺灣難保還會發生大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