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央企,要買 28 年的“鋰電鼻祖”

去年底,動力電池公司蜂巢能源放棄了在A股的上市計劃。而最近,又一家動力電池公司做出了相似的選擇。

近日,有消息稱,一汽擬投資控股力神電池旗下的動力電池公司力神青島,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也將參與投資。

力神電池是我國最早的鋰電池公司,成立於1997年,堪稱行業元老。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國內排名前幾的鋰電企業。不過後來公司逐漸式微,發展勢頭被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巨頭遠遠拋下。

2020年,救火隊長中國誠通接手了力神電池,此後力神電池逐步走上增長正軌。如今旗下動力電池板塊力神青島賣身給一汽等公司,不論是對於力神還是一汽,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結局。

“家道中落”的鋰電鼻祖

不關注新能源賽道的投資人可能對力神電池這一名字感到陌生。但它曾經是“鋰電鼻祖”之一。

話說90年代,摩托羅拉進入中國,“大哥大”風靡一時。鋰電池逐漸明朗的市場前景引起了各方關注。當時天津政府就非常敏銳,召集了6家國有投資機構,共同出資2億元,在1997年創立力神電池公司。

公司的技術來源是中電十八所,這家機構在1995年研製出我國第一款鋰離子電池,是我國鋰電池技術的輸出基地之一。作爲技術提供方,中電十八所就成爲了力神電池的最大股東。

在國家隊的資本和技術支持下,力神很快成爲摩托羅拉的供應商。其勢頭有多猛呢?據此前媒體報道,在量產之初,力神電池年產量僅有500只,但是很快就提高到5億隻,是當時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之一。所以市場將力神與比亞迪、比克電池、ATL並稱爲鋰電“四大鼻祖”。

2009年7月,中海油斥資50億元,投資建設了20條動力電池生產線加盟力神,並佔股32.87%,成爲第一大股東。隨後力神電池開始激進擴張,三年間建成2億Ah、兩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配套產能。還一度計劃投資上百億元,以天津爲中心在全國建立電池製造基地。

激進的擴張,爲後續的坎坷埋下了伏筆。2015年,中海油宣佈退出力神,中電集團再次接手控股公司。隨後幾年,鋰電大潮風起雲涌,但躊躇不前的力神電池卻錯失良機。數據顯示,原本力神電池在2015年前穩坐行業前五,但之後逐步落到10名開外。

力神電池的相關領導曾在接受《企業觀察報》就提及過原因:“近些年因大股東的更替及戰略的不確定,導致研發投入及產能擴張均落後於行業頭部企業。”

一蹶不振的力神直到2020年才迎來了轉機——“救火隊長”中國誠通接手了公司。

誰是中國誠通:央企救火隊出手

誰是中國誠通?這家中字頭公司,因爲其龐大的規模,而讓人感到模糊。

1992年,原國家物資部19家部署企業,聯合逐漸成爲中國華通物產企業集團。1999年,中國華通更爲名中國誠通,並於2003年移交國資委管理。

在成立之初,中國誠通主要經營自己企業業務。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向資產管理公司衍化。特別是在2005年後,中國誠通試點成爲資產經營公司。逐步走上了處理央企上市後的存續資產、剝離後的不良資產的道路。

幾個知名案例是,中唱總公司在中國誠通幫助下,實現整體改革脫困後劃入華錄集團繼續發展。中冶科工所屬的中冶紙業在中國誠通的扶持下扭虧爲盈,後併入到誠通紙業板塊企業中國紙業。

按照《國資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誠通先後完成了6戶中央企業、14戶央企所屬二級企業以及系統內182戶企業重組整合。所以中國誠通也被業內稱爲“央企脫困救火隊”“國資改革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國誠通牽頭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總規模高達3500億元。一期募資規模1310億元,由誠通基金管理公司作爲管理人。“國調”兩字也可看出中國誠通的戰略:就是推動國有資本存量結構佈局調整優化,推動國有企業改革脫困。

所以在2020年,中國誠通接手力神電池,就是一場“急救”。接手以後,中國誠通主要做了兩件事:對內,制定戰略,強化管理;對外,開放融資,引入資本。

前者包括管理層更換,誠通系高管入駐、完善治理,打造動力、儲能類電池和消費類電池兩大業務平臺等。用力神管理層的話說:“給力神電池帶來了最大的戰略的確定性。”

後者則推動旗下動力電池業務板塊“力神青島”融資。2022年,完成59億元的融資,投後估值近200億元。去年8月,又完成29億元的B輪融資,引入了南網儲能、南網基金、國調基金二期、安徽全柴集團、滁州鑫能基金、金楊股份、崑崙信元基金等重要投資方。

緩了口氣的力神終於重整旗鼓。自2021年起,先後啓動了滁州、無錫、天津濱海基地的建設,總投資合計超364億元、規劃動力電池產能84GWh。計劃到“十四五”末實現總體年產能超125GWh,到2030年年產能達到400GWh。

毫無疑問,中國誠通的舉措推動了力神電池重回增長軌道。不過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懸而未決:按照公司此前規劃,力神的動力電池板塊將在2024年申報IPO,2025年上市。現在看來,誠通和力神對這一計劃做出了調整。

多次衝擊IPO無果,一汽接手或是最好選擇

力神電池曾有多次衝刺IPO的記錄。

早在2006年,處於巔峰時期的力神電池就已經在爲港股上市做準備。不過受大客戶摩托羅拉經營下降影響,力神的IPO計劃未能如願。而後2008年金融危機,又再次延宕了力神的上市計劃。

2016年,中國電科重新執掌力神電池後,考慮在A股上市,但因後續企業經營虧損而不了了之。此外,2018年,2022年市場都傳出力神電池借殼上市的傳聞。

但衆所周知,2022年之後動力電池公司要上市,已經是難上加難了。去年底,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放棄了在A股上市的計劃。

當時上交所一口氣拋出了23個質詢問題,直指動力電池賽道產能過剩、盈利困難等問題。蜂巢能源在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行榜中位列12,那麼尚未上榜的力神電池自然是更難上市了。

所以,一汽收購力神青島的信息公開,意味着力神電池放棄了將動力電池板塊獨立上市的計劃。這對於中國誠通和力神而言,是當下更務實和穩妥的選擇。

而對於一汽而言,接手力神青島,則補齊了它在動力電池上的關鍵一環。

不願意“給寧德時代打工”的整車廠都在自研電池。除了上文提到的長城汽車(蜂巢能源)外,廣汽集團在2022年8月宣佈,要投資109億元進行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同時參股廣州巨灣技研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上汽集團與瑞浦蘭鈞合資成立賽克瑞浦,從事動力電池項目;同時與清陶(崑山)新能源共同研發固態動力電池。蔚來汽車則在2022年10月,斥資20億元成立了蔚來電池科技公司。更不必說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了。

而三大央企一汽、東風和長安旗下,卻沒有拿得出手的動力電池公司。

當然合縱連橫的大戲一直在上演。就以一汽爲例,2019年,一汽與寧德時代聯手,合資設立了時代一汽公司,2020年這家公司就已經投產;2023年,一汽又與比亞迪聯姻,成立了一汽弗迪,今年一汽弗迪的一期項目正式運營;前不久,一汽還與孚能科技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共同研發半固態電池,後續將導入一汽解放商用車產品。

不過以上公司只能算作一汽的“乾兒子”。按照一汽的規劃,要“All in”新能源,完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145萬輛的目標,就非得自建動力電池公司不可。

而力神青島無疑是一個合適的投資標的。它不僅擁有技術儲備(已經發布了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402Wh/kg,適用於純電汽車和低空經濟);而且擁有現成的客戶,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更重要的是同爲央企,文化和管理的融合更爲容易。

當然未來的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兩家企業能否各償所願,獲得更大發展,還需要實踐來檢驗。

參考資料:

1.財聯社,國資委大動作!動力電池“國家隊”來了,一汽擬投資控股力神青島

2.星球儲能所,頭頂央企控股光環,力神電池如何從鋰電國家隊混成行業“吊車尾”

3.國資報告,誠通重塑:從脫困“救火隊”到改革“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