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既然回來了,就得守規矩!

(原標題:銳評|既然回來了,就得守規矩!)

隨着各平臺“雙十一”活動火熱開幕,數名有過“翻車”經歷的帶貨主播相繼復出。10月19日上午,“辛巴”重啓直播,自稱預計當日目標銷售額爲100億;“準備永遠離開”的千萬級主播駱王宇也再次坐到鏡頭前,但人氣熱度似乎大不如前。

對於“翻車”主播們的集體復出,有網友諷刺,“這個當口回來不就是還想撈錢”。其實,想賺錢不丟人,丟人的是吃着網絡紅利還要坑騙“家人”。縱觀這些主播,都曾因胡說八道、貨不對板而聲名掃地,什麼“糖水燕窩”“零成分橄欖精華”,真是一個比一個辣眼睛。而準備復出之時,他們要麼信誓旦旦對着觀衆單膝下跪,要麼言辭懇切說着“好久不見”,氣氛倒是拉滿了。但是不是真的反省了,終究還要事上見。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既然回來了,就得守規矩、知底線,如果不珍惜機會、再次辜負信任,打腫的臉恐怕就再也撿不回來了。

“辛巴”在復出視頻中提到,“大主播自危、用戶信任崩塌、媒體口誅筆伐……現在就是直播電商的至暗時刻。”因自己“翻車”就唱衰整個行業純屬無稽之談,但也恰恰證明,這些主播並非不知道直播間裡的問題所在。低俗擺拍、選品不嚴、退換貨難等等,都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數據顯示,近五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10.5倍,但投訴舉報的增幅高達47.1倍,明顯高於傳統電商。特別是一些粉絲規模巨大的網紅主播,打着實誠的人設,嘴裡嚷着把價格“打下來”,實際上卻靠表演賺得盆滿鉢滿。把普通月餅包裝成高端禮品,紅薯粉實是木薯成分,高檔五星級酒店秒變快捷酒店……在這些真實案例中,是誰在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又是誰在影響平臺經濟的發展,答案不言而喻。

有網友質疑,“網紅,尤其是一些頭部主播,犯錯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事實上,近年來相關部門針對亂象頻頻出手,法律法規已相當明晰,各平臺也建立起了更嚴格的內部處罰機制。隨着典型案例曝光,輿論場上的“祛魅時刻”更多了。廣大消費者的衝動消費正轉向口碑式信任消費;很多廠家也逐漸清醒:與其每天費盡心思“捧”紅人、交“坑位費”,不如做強做實自身。接下來,仍有必要將所謂的“頭部”“大咖”作爲監管重點對象,不斷明確主播、平臺、商家等各方的責任義務,以更全面的售前評估、更有力的事後打擊,爲帶貨主播們套牢“緊箍咒”。

無論交易方式、交易主體、交易額如何變化,商業的不二法則始終是貨真價實。億萬消費者在乎的不是誰的銷售額又“登頂”了,而是誰能以誠相待、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才能讓整個行業有更明確長遠的發展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