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仍未走出低谷,爲何乳企還在推動新一輪擴張
2024年是乳企近年來增長最爲困難的一年。
從年初開始,乳製品需求一直處於弱復甦狀態,行業價格戰激烈,與疫情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家中等規模的區域乳企在悄然進行擴產。在業內看來,新一輪擴產背後,既有慣性也有野心,調整之下低溫鮮奶市場機會仍存。
乳企低谷持續擴產
雖然奶價和乳製品消費尚未明顯回暖,但行業裡並不乏新投資。
近日,認養一頭牛宣佈其在吉林公主嶺的桑樹臺牧場正式投入運營,首批奶牛正陸續進場,桑樹臺牧場設計存欄數爲2萬頭。而在今年早前,認養一頭牛在吉林的另一個超大型牧場松原牧場也投入使用,設計存欄也達到2萬5千頭。記者瞭解到,這兩個牧場在萬頭牧場中也屬於大體量,也是行業去產能期少有的大手筆投入。
11月26日,江蘇區域乳企衛崗乳業也宣佈在山東日照投資的5.7億元的鮮淳乳品工廠正式投產,新工廠擁有30萬噸的年產能,投產後將輻射山東日照爲中心的300公里半徑的山東、江蘇等市場,而後者也是山東區域乳企和兩大全國化乳企重點佈局的市場區域。
11月28日,新疆天潤乳業(600419.SH)也宣佈在山東德州成立15萬噸乳製品加工項目一期正式投產;11月初廣東燕塘乳業(002732.SZ)也發佈公告稱將投資6.1億元,在廣東揭陽投建日產600噸現代化乳品加工廠項目。在此之前,還有多家區域乳企陸續宣佈加大對上游或下游的投資或投入。
這一系列變化多少讓市場感到意外。今年以來,國內乳製品行業仍然處於深度調整階段,特別是三季報顯示,大部分乳企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地放緩或下降,業績會上,多家乳企都認爲,乳製品市場終端需求還在恢復之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10月乳製品產量2450萬噸,同比下降2.3%,其中10月259.6萬噸,同比下降3%。同期內蒙古、黑龍江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13元/公斤,同比下跌16.1%。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乳企新一輪擴產固然有前期戰略規劃的因素,但更多還是基於自身發展的考量。
認養一頭牛今日向第一財經迴應表示,大手筆佈局吉林市場,一方面是看中東北地區的資源條件,後者在糧食、氣候、政策支持等方面較爲適宜發展養殖業;另一方面,雖然之所以在乳業深度調整期擴產,主要是爲了滿足公司在全產業鏈佈局的戰略需求。
衛崗乳業也向第一財經迴應表示,逆勢投資背後更多還是考慮到山東市場的人口基數較大,帶來了可觀的乳製品消費市場空間,以及考慮到日照本身交通區位的優勢,更容易覆蓋更大的區域市場範圍獲取增量。
低溫鮮奶品類機會仍存
在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乳企逆勢擴產,有此前企業戰略慣性的問題,但也有新發展階段謀發展的“野心”部分。一方面疫情帶來了新零售、電商等新渠道的崛起,打破了全國化乳企在渠道端的絕對優勢;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下,傳統常溫奶品類出現了整體性下滑,但低溫鮮奶品類依然保持增長,後者也是區域乳企的核心業務。
尼爾森IQ數據顯示,今年一到三季度,整體乳製品零售市場全渠道銷售額同比減少1.8%。其中,在前幾年特殊時期有着良好增長的白奶產品銷售同比出現了-3.5%的下滑。
尼爾森IQ乳品行業零售研究高級總監牛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白奶(常溫牛奶和低溫鮮奶)的銷售下滑一方面是前幾年銷售連年增長的階段性回落,另一方面也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三季度報時,伊利股份(600887.SH)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液體乳整體營收在下降,但低溫液奶前三季度保持着增長的趨勢,其中低溫牛奶保持着雙位數的增長。
新乳業在三季報與投資者交流時也透露,在三季度期間,常溫品類表現相對疲軟,有中低個位數的下滑,但低溫鮮奶和低溫酸奶約有雙位數左右的增長。
半年報時,蒙牛乳業(02319.HK)也透露,其鮮奶品類特別是高端品牌每日鮮語、子品牌小鮮語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後,渠道變化和消費健康化的趨勢加速了低溫鮮奶對常溫產品的替代,帶來了新的市場增量;與此同時,乳企也加大了在低溫鮮奶品類的創新,推出了包括A2酪蛋白、有機等高端低溫鮮奶產品,其受到的價格衝擊也較爲有限。
牛瑛也表示,在白奶內部,低溫鮮奶的銷售佔比整體還是較爲有限,但其價位發展上呈現出兩極化趨勢,基礎型產品和中高端產品佔比正在增加。當前,消費者加強目的性購買,消費更加理性,白奶內部的消費兩極化更爲明顯,一方面是提供核心營養價值的基礎型白奶在白奶內部的銷售佔比加大,另一方面,提供被消費者認可,並願意爲之支付溢價的有機奶、A2-β酪蛋白奶等,有着較好的增長表現。
不過記者注意到,隨着乳企新一輪擴產,下一階段國內的乳製品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比如在山東市場,在天潤乳業和衛崗乳業進入後,市場競爭環境更爲複雜,除了地方區域乳企佳寶乳業和得益乳業外,還有新乳業旗下的琴牌和唯品乳業,同時全國化乳企伊利股份也在加大對山東市場的投入力度。
在宋亮看來,雖然低溫乳製品品類持續保持增長,但短期內國內乳製品消費市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擴產帶來的實際影響仍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