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怎分辨?市售鴨血逾7成混雞血 消基會籲強化2作法
消基會採樣結果發現,市售鴨血逾7成混合雞血。記者胡瑞玲/攝影
臺灣人吃火鍋不可缺少鴨血,但經消基會2次採樣後發現,30件樣品有22件驗出雞成分,約有7成3鴨血混雞血。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由於雞較便宜、鴨血供不應求,因此纔會有混合情況,消費者肉眼辨識有難度,呼籲政府應加強標示。
凌永健說明,目前查不到雞血、鴨血、豬血的單價,但可以查到雞肉、鴨肉、豬肉的單價,雞肉最便宜,其次是鴨肉,豬肉最貴,推估是因經濟因素,加上需求量大,鴨血不夠多,因此纔會混合雞血。
凌永健指出,豬血通常呈深紅色,質地可能相當濃稠;鴨血的顏色比雞血深,但比豬血淺,可能帶有紫色色系;雞血通常呈鮮紅色,通常比豬血更淡、更稀。
但凌永健坦言,零售市場多沒標示,有標示的產品也多僅標示「鴨血」,消費者在選購時,肉眼根本無法認出到底哪個產品是純鴨血、哪個有混合禽血,這也凸顯標示的重要性。
至於鴨血混合其他禽血是否會增加食安問題?凌永健表示,只要製程都符合衛生標準其實沒有食安疑慮,但認爲應讓消費者瞭解鴨血是否混合其他禽血,呼籲主管機關除應加強抽驗,另也建議業者在鴨血製作過程中,若混合其他禽血,務必標示爲「水血」、「禽血」、「鴨血(水血)」、「鴨血(禽血)」、「鴨血(含雞血)」等,避免誤導消費者,鴨血加工商品的鴨血原料來源,業者也須把關並正確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