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全球商業化路徑趨同,出行平臺數據成必爭資源

12月25日,Robotaxi主要玩家如祺出行正式官宣上線車內無安全員的Robotaxi服務,成爲全國首家開展“全無人”Robotaxi商業化服務的出行平臺。從有安全員到車內“全無人”,也標誌着該公司在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11月至今,中國智駕領域的公司動作頻頻,爲即將到來的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做着各種前置準備。小馬智行先後與北汽新能源、廣汽埃安就L4無人駕駛車型開發量產建立合作;百度Robotaxi獲得香港批出的首張路測執照;文遠知行與Uber合作計劃將Robotaxi落地到阿聯酋。

光大證券研報稱,Robotaxi作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終極模式,接下來在中國將迎來高速增長階段,預計2030年國內Robotaxi市場規模可達390億美元,2025-2030年年複合增長率約達200%。

Robotaxi全球商業化路徑趨同

“金三角”成主流發展模式

業內分析認爲,中國在Robotaxi商業化落地上已呈現出全球領先優勢。除了政策和技術的推動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行業在發展早期就形成“專業分工+深度合作綁定”的共識,採取“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出行平臺”的金三角模式,實現量產、技術研發和運營協同合作優勢互補。

據瞭解,早在2021年左右,國內就形成了“廣汽集團-如祺出行-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上汽集團-享道出行-Momenta”等多個合作陣營。而兩年後的2023年10月,Uber也宣佈與Waymo、捷豹合作,正式開啓“金三角”合作模式,隨後合作陣容不斷擴大。

華鑫證券認爲,各國Robotaxi商業化發展路徑正逐步趨同,除了特斯拉等個別企業外,更多公司轉向“金三角”模式,預計合作、合資或會在Robotaxi未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爲主流運營模式。

事實上,對整個智駕產業鏈來說,生態合作已成爲近年重要議題之一。地平線、如祺出行、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多家公司在其IPO招股書中,均表示通過擴大產業生態合作持續推進技術和服務商業化落地。其中,今年7月頭頂“Robotaxi第一股”登陸港交所的如祺出行其IPO招股書顯示,股東陣容包括廣汽、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滴滴自動駕駛。而其他正在IPO路上的出行平臺如享道出行等,股東名單同樣不乏主機廠和智駕技術公司。出行平臺已成爲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團結的對象之一。

有長期關注Robotaxi市場的分析人士認爲,Robotaxi本質是出行服務,在運營環節有望誕生一到兩家核心玩家,像如祺出行這樣有主機廠和智駕公司雙重加持、且已開始Robotaxi佈局的公司或能獲得先發優勢。

據瞭解,截至2024年10月底,如祺出行接入運營的Robotaxi超過280輛,自營Robotaxi車隊規模超過50輛,服務已運營累計超過30000小時,覆蓋1800餘個站點,完成近900000公里安全運營里程。目前,如祺出行Robotaxi服務已覆蓋廣州南沙、深圳寶安、南山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端到端大模型時代

數據成智駕產業必爭資源

出行平臺成爲智駕公司積極合作的對象,背後還有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數據。

隨着端到端大模型技術應用,自動駕駛技術也獲得突破性發展,隨之進入數據驅動階段,數據成爲了技術持續迭代最重要的養料。智駕公司要持續提升數據規模,比起投入大量資源擴大自有數據採集車隊,與已佈局Robotaxi、擁有大量運營車輛的出行平臺合作,似乎是更顯示的選擇。

以如祺出行爲例,該平臺在大灣區用戶滲透率超過45%,且已有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場景及路測數據。據悉,如祺出行平臺上搭載的C-V2X車載終端(OBU)的運營車輛,佔廣州整體超過九成,並於2024年6月成爲全國首批獲准開展L3自動駕駛上路通行試點。更重要的是,作爲國內最早佈局Robotaxi賽道的出行平臺,如祺出行已有在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經驗和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要真正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迭代,還需數據閉環能力的配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曾表示,基於“端到端”大模型積累的原始數據構建的閉環能力,是真正決定一家車企能否在AI競爭淘汰賽中存活的關鍵。而業內預期,類似滴滴出行、如祺出行這樣能在日常運營中持續大規模生產低成本數據的平臺,或更有可能率先形成數據閉環能力。

今年以來,受智駕技術進入端到端大模型時代、自動駕駛價值空間擴大等因素帶動,AI、大模型、數據要素、Robotaxi、車路雲等板塊正持續受到全球市場關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