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人菌」致死率高達70% 半年近千宗確診
圖爲醫院病牀示意圖。圖/Ingimage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1日宣佈,根據初步統計結果,由有「食人菌」或「食肉菌」之稱的「溶血性鏈球菌」(溶鏈菌)引起、致死率高達30%至70%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羣」,今年患者人數達977人,比過去全年的最高紀錄還要多。
根據共同社,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指,自1999年開始,日本按「感染症法」報告確診「食人菌」個案以來,原有最高紀錄爲2023年的941宗。但2024年截至6月2日已錄得977宗,爲去年同期的約2.8倍,僅半年時間就打破2023年的最高紀錄。
根據各地區統計,東京有145人確診最多,其次是愛知,有67人確診。
溶鏈菌因出現症狀後病情迅速惡化而被稱爲「食人菌」,曾有長者感染後48小時內死亡的病例。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研究傳染病學的教授菊池賢稱,溶鏈菌容易從腳部傷口感染,指「預防的關鍵在於不要忽視足癬或被鞋擦傷等小傷口,要及時處理。如果出現發高燒說胡話,或傷口突然腫脹,都是危險訊號。應立即叫救護車。」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溶血性鏈球菌在生活中常見,可引致不同感染,包括傷口感染、喉嚨發炎,如細菌本身有毒素,亦可引致猩紅熱,各地以不同方法監測溶血性鏈球菌活躍程度,香港根據猩紅熱個案呈報數字監測,今年前4個月,相關數字亦有明顯上升。
何栢良說,根據基因圖譜分析,日本個案大部分由2022年起,在歐洲最先出現的M1UK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估計由旅客傳入。他指出,相關細菌引致的傷口感染大部分屬輕微,適當處理及服用抗生素「盤尼西林」就會很快痊癒,但有嚴重長期病患、影響抵抗力人士,最嚴重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病」。
何栢良指出,這種細菌可經飛沫傳播或傷口接觸感染,有皮膚病例如溼疹,身上有微細傷口亦可能被細菌入侵,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如有傷口要馬上清洗消毒,以紗布或膠布包紮,到人多地方要佩戴口罩。
至於溫泉及澡堂,何栢良表示,水溫雖然較高,但未達殺滅細菌的程度,反而會令細菌繁殖,建議有傷口要避免浸溫泉及使用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