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本田和日產將開始進行合併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12月18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週二報道,日本汽車巨頭本田與日產即將就合併展開談判,以應對全球電動汽車製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面對快速變化的電動汽車市場,兩家公司不斷加強合作。特斯拉及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加之歐洲和美國市場需求疲軟,使傳統汽車製造商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本田與日產週二均發佈聲明,表示尚未宣佈任何合併計劃。

兩家公司在各自聲明中表示:“正如今年3月所宣佈的,本田和日產正在探索未來合作的多種可能性,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 他們補充稱,若有最新進展,將在適當時機向利益相關方通報。

日產的主要股東、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則表示並未掌握相關信息,並拒絕對此置評。

過去一年,特斯拉和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使那些在電動汽車業務中虧損的企業面臨更大壓力。本田與日產不得不尋求降低成本、加快新車研發的途徑,而合併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

目前,本田市值約5.95萬億日元(約388億美元),而日產市值約1.17萬億日元(約76億美元)。若此次合併達成,這將成爲自2021年菲亞特克萊斯勒與PSA合併成立Stellantis以來汽車行業最大的一筆交易(520億美元)。

Edmunds分析師傑西卡·考德威爾(Jessica Caldwell)指出:“對於規模較小的汽車製造商而言,要生存並取得成功正變得越來越難,尤其是在中國製造商強勢進入市場並展開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這不僅是爲了生存,更是爲了迎接未來發展的必要舉措。”

本田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在週二午後交易中上漲0.9%。

作爲日本僅次於豐田的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本田和日產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27萬輛,約佔全球總銷量的70%。2023年,本田和日產的全球汽車總銷量達到740萬輛,但面臨來自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嚴峻挑戰,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比亞迪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並佔據領先地位。

全球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M)和福特(Ford)放緩了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步伐。儘管各國政府提供了多項激勵措施,但高企的借貸成本和落後的充電基礎設施仍阻礙了電動汽車的普及。今年9月,通用汽車表示,正與韓國現代汽車就合作降低成本、聯合開發電動汽車展開談判。

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場危機,市場需求持續疲軟、成本壓力高企、電動汽車普及速度低於預期,同時還要面對來自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導致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岌岌可危。

大衆汽車成立87年來首次威脅要關閉德國工廠,並計劃通過裁員和降薪來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上週,大衆宣佈將於明年關閉其位於布魯塞爾的奧迪工廠。

在歐洲市場,大衆汽車正因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而承受巨大壓力。爲削減成本,該公司與工會之間的談判愈發激烈。

據報道,全球汽車行業也在爲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撤銷電動汽車優惠政策做準備。

汽車行業高管表示,任何合併交易都將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特朗普曾揚言對進口汽車採取強硬措施,威脅要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分析人士指出,爲獲得美國政府批准,本田和日產可能需要作出一定的讓步。在特朗普的上一次總統任期內,他就曾威脅對日本汽車徵收關稅。

今年3月,本田與日產達成協議,合作發展電動汽車業務。8月,兩家公司進一步深化合作,達成在電池、電動傳動系統等領域展開聯合開發的意向。

據《日經新聞》報道,預計本田與日產將很快簽署成立新合併實體的諒解備忘錄。

此外,報道指出,兩家公司還計劃將三菱汽車納入合併計劃之中。日產目前是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持有其24%的股份。

針對合併傳聞,三菱汽車方面暫無迴應。

近年來,日產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需求持續低迷,迫使公司採取多項削減成本的舉措。

上個月,日產汽車公佈其半年度財報,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過90%(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