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銀膠囊塔」美與失落:東京拆除的昭和珍建築
日本東京著名的「中銀膠囊塔大樓」,4月12日正式開始拆除作業,劃下了這棟大樓長達50年的歷史句點。回顧這棟誕生時完全超越想像的新世代建築,代表着日本在戰後的那個百花齊放、自由奔放的年代,以及如今所面臨的時代終結。 圖/維基共享
「它曾是日本進步未來的象徵,如今卻被未來所遺棄...」
日本東京鄰近汐留首都高速環狀線一隅的中銀膠囊塔大樓(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4月12日在大批粉絲的惋惜聲中正式展開拆除作業,劃下了這棟大樓長達50年的歷史句點。回顧這棟誕生時完全超越想像的新世代建築,代表着日本在戰後的那個百花齊放、自由奔放的年代,以及如今所面臨的時代終結。
中銀膠囊塔大樓是一棟相當特別的建築,設計者黑川紀章本身就是一位建築奇才,他與淺田孝、菊竹清訓、大高正人、槇文彥等數位青年建築師,在1950年代末期提出「代謝派運動」理念,並開始推動與實踐這項創新的建築思想。
黑川等人認爲,戰後的日本社會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人口增長以及都市膨脹,導致建築本身的更新速度加快,也讓傳統的設計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爲此必須融入全新的設計概念,將建築本身得以輕易地擴充、更新、甚至於替換,就如同新陳代謝一般。
設計者黑川紀章(1934-2007)是一位建築奇才,他與淺田孝、菊竹清訓、大高正人、槇文彥等數位青年建築師,在1950年代末期提出「代謝派運動」理念,並開始推動與實踐這項創新的建築思想。 圖/《NHK》
中銀膠囊塔大樓佔地430平方公尺,分別由11層樓與13層樓兩棟所組成,除了1、2樓是共用空間之外,3樓以上是由特殊的膠囊模塊所組成,總共有140個建築模塊,每個模塊都採模組化設計,成爲整棟大樓最爲核心的組成。 圖/法新社
2021年3月確認會拆除,儘管有住戶發起保存運動,但都擋不下解體的命運,2022年4月正式進行拆除作業。 圖/作者陳威臣攝影
左下角的膠囊隔窗外上,還有「Save Nakagin」(救救中銀)的字樣。 圖/美聯社
這項全新概念的建築模式,就是導入所謂的模組化應用,不但降低建築成本,還能加速興建速度,以及後續維修的單一化。這個概念影響深遠,也促成現代建築的新型態,因此1960年代開始,日本的建築界開始陸續出現這種新概念的建築,像是1964年(昭和39年)爲了東京奧運興建的新大谷飯店,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完工,就是拜代謝派運動的概念之賜,將衛浴設備模組化大量減少工程時間,最終得以在奧運開幕前完工啓用。
可以說這樣的概念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當代的建築風格,依此爲基礎,黑川紀章更是在1969年(昭和44年)提出了代謝派運動的極致「膠囊宣言」,隔年1970年(昭和4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開幕,破天荒地在空中主題館展示「住宅膠囊」,以劃時代的近未來造型震驚建築界。
有了石破天驚的展開,1972年(昭和47年)所興建的中銀膠囊塔大樓,就成了黑川紀章實踐代謝運動的代表作品了。中銀膠囊塔大樓佔地430平方公尺,分別由11層樓與13層樓兩棟所組成,除了1、2樓是共用空間之外,3樓以上是由特殊的膠囊模塊所組成,總共有140個建築模塊,每個模塊都採模組化設計,成爲整棟大樓最爲核心的組成。
令人驚訝的是,每一個建築模塊的內部面積僅有10平方公尺,以在東京上班族的需求爲核心,內部配備牀鋪、空調、冰箱、電視、有線電話機、立體聲音響,以及收納空間和淋浴等整合式設備,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推出時的確是超越當代的想像。
不過雖然內部設備尚齊全,但卻沒有廚房與放置洗衣機的處所,對此黑川認爲在那個工作至上的年代,吃飯外食即可,想洗衣服只要拿到一樓的服務檯送洗,因此不需要浪費空間,黑川甚至認爲人們大部分都在外面奔波,住家只是「睡覺與發懶的空間」而已。
每一個建築模塊的內部面積僅有10平方公尺,以在東京上班族的需求爲核心,內部配備牀鋪、空調、冰箱、電視、有線電話機、立體聲音響,以及收納空間和淋浴等整合式設備。 圖/法新社
有線電話機和立體聲音響也是中銀膠囊的一大特色,如今成了昭和時代技術的時光印記一般,留存在膠囊裡。 圖/歐新社
中銀膠囊塔裡的迷你衛浴設備。但如果周邊住宅有錢湯之類的公共浴場,是不是連這個設備也可以省下呢? 圖/歐新社
雖然內部設備尚齊全,但卻沒有廚房與放置洗衣機的處所,對此黑川認爲在那個工作至上的年代,吃飯外食即可,想洗衣服只要拿到一樓的服務檯送洗,因此不需要浪費空間,黑川甚至認爲人們大部分都在外面奔波,住家只是「睡覺與發懶的空間」而已。 圖/Twitter
爲了實踐「代謝派」的理念,根據原始的設計,所有的膠囊模塊使用25年後都可以個別取出,然後再更新放置新的模塊,如此便得以不斷的循環,生生不息的讓整棟建築永續使用。如此前衛的設計果然造成轟動,許多人捧着現金與長時間的等待,爲的就是能夠入住這棟「珍建築」,其響亮的名聲更是吸引許多名人前來朝聖。
明明就是小到不行的空間,但是在地狹人稠的東京,卻是獲得極高的評價,開創了一股膠囊式建築的風潮,黑川紀章趁勝追擊,1973年搞了個自家小別邸「膠囊房屋K」,1979年大阪更有業者推出了史上首座膠囊旅館「カプセル・イン大阪」,在原有的桑拿三溫暖建築上方,設置膠囊式的房間,由於收費便宜而獲得許多人的喜愛,一時之間膠囊旅館就成了1980年代,許多外國人對日本的印象之一。
然而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曾是日本進步未來的象徵、代表着日本建築引領世界潮流的作品,一路走來卻是不斷的遭遇困難,剛推出時的風光,即便在旅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但住家方面卻無法被廣泛接受而逐漸消退,原本25年就要更新一次的膠囊模塊(第一次更新是在1997年),卻因建築公司倒閉而無法施行,結果就是這棟舉世聞名的怪奇建築,隨着時光的流逝導致建築體逐漸老朽。
即便膠囊塔的住戶們與衆多的粉絲,一直期盼能夠復興這棟曾經的代表作, 2014年展開的「中銀膠囊塔保存・再生計劃」,讓這棟建築再次地浮現於人們的眼前,整個計劃透過導覽與場地出租等,希望讓更多人瞭解這棟建築的歷史。其中2018年無印良品更與中銀膠囊塔大樓合作,推出爲期兩年半的月租行動,這期間有近200名租客入住中銀膠囊塔,其中不乏作家、音樂人、DJ、畫家等知名人士,此舉也獲得廣泛的認識。
中銀膠囊塔各種奇妙住戶之一的cosplay DJ「聲」(DJ Koe),1979年出生的廣島人,大阪美術專門校畢業後來到東京工作,租下了3個膠囊屋分別做不同功能使用,最著名的是工作之餘以cosplay DJ的身分做動漫音樂線上放送。 圖/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FB
黑川紀章趁勝追擊,1973年用同樣的模塊在長野縣北阪郡建成「膠囊房屋K」,目前由他的長子黑川未來夫負責管理,也發起了活化保存的計劃。 圖/カプセルハウスK
「膠囊房屋K」的內部一景,空間與利用方式和中銀膠囊塔不太一樣,也由黑川未來夫另外做了現代的變化。 圖/カプセルハウスK
中銀膠囊塔大樓拆除,代表着那個美好年代的結束,也是東京這座巨大城市並不會停下腳步的明證——即便肺炎疫情已延續兩年多,但東京仍不斷地向前進,絲毫不受到任何阻礙,雖然進步是好事,但過往的回憶卻逐漸消失,難免讓人感到悵然若失。 圖/作者陳威臣攝影
期間保存團體與管理公司、土地開發商等,不斷地討論這棟建築的未來,期盼能將代謝派運動的經典代表作能夠留下,但仍事與願違,2020年爆發的武漢肺炎,讓一切的進度中止,逐漸老朽毀壞的建築體不但成了危樓,許多膠囊模塊因年久失修而出現漏水、管線損壞等狀況,最終被迫出售土地進行再開發。
而原本所募得的資金則作爲修復堪用的膠囊模塊,並將其捐贈給美術館或是博物館,並與合作單位另尋地點,重組部分的膠囊模塊提供住宿體驗,讓中銀膠囊塔的精神能夠繼續流傳。
中銀膠囊塔大樓拆除,代表着那個美好年代的結束,也是東京這座巨大城市並不會停下腳步的明證——即便肺炎疫情已延續兩年多,但東京仍不斷地向前進,絲毫不受到任何阻礙,雖然進步是好事,但過往的回憶卻逐漸消失,難免讓人感到悵然若失。
昭和時代建築的汰舊換新現象,主因還是在於防災需求,許多東京下町的建築都是戰後因地制宜而興建,然而經歷了六、七十年已相當老舊,火災頻傳且如果遭遇地震將會引發更大災難,因此這幾年紛紛進行土地再開發,但昭和時代的下町風情與熱鬧的商店街,卻也因此逐漸地消逝。
不過再開發並不侷限於下町,許多昭和時代興建的大樓,也在這兩年成爲絕響,像是2015年拆除的大倉飯店本館即是一例,而近期包括濱鬆町的東京世貿大樓及東芝本社,更是已經結束封館準備拆除,而品川車站高輪口一帶的大樓也陸續拆除進行大規模再開發,帝國大飯店本館也即將面臨都更的命運。
除此之外,位於神保町的三省堂書店本社大樓,也將在5月結束營業後拆除改建——或許是宿命吧!這些例子很現實地告訴我們,現在早已是令和年代了,即便是狀態維持極佳的商務大樓,都面臨再開發的命運,外觀斑駁不堪的中銀膠囊塔大樓,最終還是不敵時代的殘酷,走入歷史的洪流。
或許是宿命吧!這些例子很現實地告訴我們,現在早已是令和年代了,即便是狀態維持極佳的商務大樓,都面臨再開發的命運,外觀斑駁不堪的中銀膠囊塔大樓,最終還是不敵時代的殘酷,走入歷史的洪流。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