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蘋果病」肆虐 臺大醫揭3族羣風險高:恐破壞骨髓致貧血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臺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日本關東地區近期出現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疫情,臺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蘋果病不是隻有去日本纔有風險,在臺灣也有零星病例發生,孕婦、慢性貧血病人、免疫功能不全者等三大族羣染病後風險較高,其中孕婦第一孕期感染恐致胎兒畸形。因爲蘋果病沒有藥物、疫苗預防,平時仍建議多洗手、戴口罩等做好個人防護,赴日旅遊沒有問題。
日本蘋果病爆發,包含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等一都三縣達到流行警戒,部分地區患者人數創下25年來新高,引發關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傳染性紅斑症是由微小病毒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主要侵犯小朋友,因爲症狀輕微,沒有列入法定傳染病通報,但還是會透過定點醫師、急診監測、實驗室監測瞭解國內目前疫情,和往年比起來沒有特別異常。
李秉穎今日出席疾管署疫情記者會表示,蘋果病疾病本身傳染能力不強,通常不會有大規模疫情,日本近期個案雖然比較多,但依照歷史來看不會出現大流行,就是個案突然增加,這種情況在臺灣也會發生,三不五時會有病例。
李秉穎分析,蘋果病大部分影響青少年,國小、國中、高中常見,疾病本身是良性,發燒也不厲害,沒有抗病毒藥物也不用特別治療,且大部分都是無症狀,僅有少部分個案纔會出現蘋果臉,他自己過去兒科門診一年只會看到一個,有些沒經驗的醫師看到還以爲「該不會病患喜歡我」。
李秉穎指出,蘋果病最主要威脅三族羣,第一是孕婦,尤其第一孕期得到感染,有時候會導致胎兒畸形。第二是慢性貧血的病人,因爲病毒破壞骨髓造血細胞貧血者本身貧血,病毒感染後病情加重,有時休克甚至死亡;最後是免疫功能不全者,像是愛滋感染者,因爲免疫系統無法清除這個病毒,有時會變成慢性病毒感染,病毒持續壓制骨髓細胞之下,形成慢性貧血。
至於如何預防?李秉穎表示,就如一般呼吸道傳染疾病多洗手,人多擁擠處少去,必要時戴口罩;風險族羣多做好個人防護,也不用因此避免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