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居民拍到地面此起彼伏 “地殼位移”肉眼可見?

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陳銳海)1月1日下午,日本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日本石川縣政府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日8時,能登半島地震已導致該縣62人死亡。

能登半島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日本海一側,自2007年以來地震頻發。據悉,此次7.6級地震是能登半島地區自1885年有數據以來記錄到的最強烈的地震。日本氣象廳的一名官員表示,這是日本自2018年9月以來首次發生7.0級以上地震。

震後的日本石川縣(圖源:CFP)

日本國土地理院的監測數據顯示,此次地震中,石川縣多地發生“地殼位移”,有居民還拍下了地震時“地殼位移”的情況,即有的地面動了起來,此起彼伏,如同波浪,有的地面冒出大量的泥沙。就這些現象和相關專業問題,央廣網記者採訪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院蘇德辰進行分析解讀。

央廣網:什麼是地殼位移?地殼位移與地震之間是什麼關係?

蘇德辰:這裡說的“地殼位移”用“地殼運動”更確切一些。地球從外向內分爲三個大的層圈,依次稱爲地殼、地幔、地核,它們還可進一步細分爲多個層圈。地殼、地幔的表層都是固態岩石,共同構成了“岩石圈”。岩石圈又是由多個比較穩定且巨大的岩石板塊拼接在一起的,地球上共有6大板塊。

但實際上,每個岩石圈板塊內部又有很多斷層。受地下同岩漿循環等因素的影響,板塊與板塊之間以及斷層兩側的岩石之間都不是靜止不動的。一旦發生快速的錯動——地殼運動,就造成了地表的顫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地震。所以,地震是斷層兩側岩層彼此劇烈活動的結果。

震後的日本石川縣(圖源:CFP)

央廣網:地震發生後,日本石川縣出現地面此起彼伏如同波浪的情況,這是什麼現象?地殼運動能被人的肉眼所見嗎?

蘇德辰:大的地震往往會在地表產生明顯的痕跡,通常是以地表破裂的形式出現,這是人的肉眼是可以看見的。有些破裂面可以長數十千米甚至數百千米,高度則變化很大,可以是幾釐米,也可以幾十米,還可以產生大的裂谷,比如2023年2月土耳其發生的地震。

網傳日本居民拍攝的地面波動的視頻,是地下原本固態的砂土在地震波的振動下發生液化後冒向地表形成砂涌的結果。只是有的還沒衝出地面,導致地面波動、此起彼伏;有的直接形成泥沙,噴出地面;有的甚至造成建築物的失穩,嚴重者會造成樓房倒塌、橋樑損毀。液化後冒出地表的泥水、泥砂在合適的地貌條件下,會向地勢低的地方彙集,形成“泥流”或“泥砂流”,它們不是普通的泥石流,但都會對流經區域內的建築、地貌造成破壞、掩埋,以及造成人員傷亡。此前我國青海中川鄉金田村、草灘村的砂涌災害就是這樣形成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