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十足!CRO頭部企業穩住了基本面 但生物安全法案“陰霾”明年或還在|年終盤點
財聯社12月23日訊(記者 盧阿峰)對於“醫藥賣水人”CRO行業來說,2024年可謂陰霾重重,不僅深受生物醫藥行業景氣度下行影響,同時,美國國會從年初提起的《生物安全法案》也成爲籠罩行業全年的陰影。
財聯社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受上述因素影響,從年初至今,A股市場21只CRO概念股中,僅有三隻股價漲幅爲正,其餘18只概念股市值均蒸發不少。但在業績層面,前述21家公司中,仍有超過半數企業營收正增長,行業龍頭業績表現尤顯韌性。
業內專家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景氣度來看,今年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確實擾動了相關企業股價和市值。展望明年,CRO龍頭與小體量企業的業績分化或將愈發明顯;同時,生物安全法案的擾動或將持續。
生物安全法案“陰影”貫穿全年 但業績仍顯韌勁
從年初開始,國內CRO企業就被迫接受一個事實,美國國會相關議員正式提出《生物安全法案》的相關立法程序,而這一法案也成了整年橫亙在國內CRO頭上的一片陰影。
隨後,該法案的相關炒作伴隨着美國相關議員間歇性出來刷存在感,不斷地擾動以藥明係爲代表的、在美國營收佔比較高的CRO企業的股價。
以藥明康德爲例,年內股價最低點達到36.36元,市值曾一度縮水超三分之一。
而在年底美國國會會期結束,《生物安全法案》單獨立法和“搭便車”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和CR法案均嘗試失敗的情況下,藥明康德以及CRO們的股價和市值終於迎來一定修復。
“毫無疑問,生物安全法案對於今年的CRO們來說,是一場無妄之災,確實影響了投資者對於該板塊的熱情和預期。”有業內專家向財聯社記者如此表示。
但迴歸到基本面,今年CRO們的營收似乎“穩住了”。WIND的CRO概念板塊的21家上市公司中,超過半數的CRO企業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正增長,其中,諾泰生物(688076.SH)、博濟醫藥(300404.SZ)和陽光諾和(688621.SH)同比增幅居前三位;而凱萊英(002821.SZ)、金凱生科(301509.SZ)和美迪西(688202.SH)則同比下滑最嚴重,分別下滑35.52%、34.29%、32.29%。
凱萊英證券部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雖然業績看起來有一定縮水,但實際上去年四季度才執行完此前特殊大訂單,剔除大訂單的影響,公司營收是同比增長的。
“一哥”藥明康德(603259.SH)的業績縮水原因與凱萊英有些類似,2024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277.02億元,同比下降6.23%,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收入同比增長4.6%。截至2024年9月底,藥明康德在手訂單438.2億元,同比增長35.2%。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安全法案似乎並沒有影響藥明康德客戶的信心與決策,今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新增客戶超過800家,維持現有超過6000家龐大活躍客戶羣,且美國市場收入貢獻依舊維持高位,佔64%。
而CRO另一龍頭康龍化成(300759.SZ)今年的表現似乎更加讓人驚喜,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約爲88.17億元,同比增長3%;歸母淨利潤約爲14.22億元,同比增長24.82%。
康龍化成證券部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此前在三季度業績交流中有披露,下半年爭取營收同比增長10%,目前我們經營都很正常。”
法案明年或“捲土重來” 景氣度會否明顯變化?
“今年CRO行業的景氣度與去年相比差別並不大,但或是因爲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擾動,給廣大投資者一種好像CRO板塊風雨飄搖的印象,其實不然。”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Health創始人趙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但明年的變數還是很大,因爲生物安全法案大概率還是會‘捲土重來’。”趙衡判斷道。
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贊同,某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高管楊濤告訴財聯社記者,“明年法案大概率還會被祭出來恐嚇國內CRO公司,某些議員會再度串聯發起立法流程。在中美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美國試圖保持細分領域的優勢,而美國相關議員對於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判斷存在偏差,這在短時間內無法逆轉。”
熟悉美國國會立法運作的上海元達溫斯頓合夥人律師詹凱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明年參衆兩院由共和黨主導,相關條款可能會趨嚴,但該法案或會受到中美關係大方向的影響。美國特朗普2.0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生物安全法案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中美在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能夠形成一攬子諒解也說不定。”
財聯社記者也向多個上市公司徵求對於明年《生物安全法案》繼續擾動的看法,藥明康德方面表示暫不迴應,其他CRO企業大多表示,“法案立法進程無法預測,但應該擾動不大,沒有這方面的風險”。同時向記者表示,“其美國市場的業務增速仍然可觀”。
楊濤表示,國內生物醫藥的立項熱情不高,尤其是近期關於B證企業的新規基本熄滅了仿製藥的研發熱情,現階段CRO企業要增長,只能到海外去尋找,這也給CRO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做真正國際化的企業,必須提高企業海外本土化的程度,例如加大海外投資,多僱傭當地人才,在價值觀上爭取得到所在國的認同;二是提高真正的合規性,與國際法規接軌,只有融入當地社會和經濟,才能抵禦一些可能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7月5日,國常會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隨後各個省市地區紛紛跟進出臺相關政策,用包括真金白銀在內的若干措施,推動創新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國家和省市多級試點加快創新藥審評審批、設立生物醫藥相關幫扶基金等措施也在不斷出臺。
“鼓勵創新藥”似乎成了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的共識,而上述鼓勵和支持創新藥的政策措施出臺後,是否能提振CRO行業的2025年業績?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創新藥研發週期漫長,且相關利好政策還需進一步落地和生效,傳導至新藥立項乃至影響CRO業績尚需時間。”
但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不會缺乏活力,楊濤認爲,未來一段時間內熱門靶點例如ADC、雙抗和GLP-1的創新藥立項和研究或仍火熱。“明年CRO龍頭與中小型企業的業績分化預期會更加明顯。”
(財聯社記者 盧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