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雖去而功不朽…辜成允 播種希望播種大未來
保種中心成立時,辜嚴倬雲(左三)、辜成允(左二)、李家維教授(左一)合影,共同打造目前全球蒐集植物物種最多的中心。 圖/保種中心提供
植物是生命世界的基礎,沒有植物,世界就不會如此繽紛多彩。。沒有辜成允,就沒有讓三萬種熱帶植物棲身的保種中心。
相交廿年,清大教授李家維如此追念好友:「他是希望的播種者。」不僅是對生態、對物種多樣性;對社會弱勢,辜成允也是播種未來的人。
莫拉克風災後,李家維提出「屏北小清華計劃」,希望在爲災區高中打造兼有「生態、傳統」觀點的原住民專班,爲原鄉的未來預備人才,辜成允慨捐一千萬元,如今年年滿招;去年結合清大發起的「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在大學中培養拯救地球的保育戰士,辜成允也資助五百萬元。
「賺錢容易,花錢要花得對,很難。」辜成允曾這麼說,他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者。
身爲臺泥董事長,辜成允從不迴避外界對水泥業破壞環境的指責,李家維也曾經當好友的面,不客氣批評水泥開發之惡,辜成允有風度地接受,「請告訴我怎麼做得更好」。臺泥甚至踏足環保產業,臺灣每五人就有一人的生活垃圾是臺泥處理的。
「我們都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知道按人類生活方式,地球不可能永續;看清情勢危怠,更認清事實,勇敢面對。」李家維說。
當年李家維急於搶救快速消逝的熱帶植物,「我也和其他企業界朋友談過,大多數聽了沒有迴應,我很識相,談談就好。」但辜成允的反應是低頭靜默,「他擡起頭,眼光是熱切的」。辜成允說,母親在屏東有地,他回去與母親商量,臺泥可以支持資金。
辜氏家族與董事會都同意。於是,臺灣有了讓全球植物學家朝聖的綠色聖地。
對於保種,辜成允不單單是出資的董事長,更是勤作功課的園丁。對各期目標、進度、未來願景,心中已有藍圖。捲起袖子,跟着技術員在花房指認新種植物,保種中心已是辜成允的秘密花園。
他生前曾說,「到了這個年紀,還能做點自己有興趣的事,是一大樂事。」
隨着臺泥版圖在對岸開展,也沒忘記保種。石灰岩地區地形特殊,植物因而演化出獨特形貌,甚至「一山一種、一溝一種、一洞一種」。辜成允認爲,「如果能和大陸合作,將礦山開放讓植物專家採集,將爲地球留下更多物種。」
保種中心與大陸植物學者近年在廣西貴港等地採集了危境中的小葉報春苣苔、水蕨等植物,遷地保存。資深蒐藏經理陳俊銘舉例,搜自廣西的「黑峰秋海棠」目前只有五株,就怕有意外,「百種興盛」勢在必行。
辜成允猝逝,包括英國皇家植物園等機構,鹹認是國際保育界的損失。對岸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家張壽洲寄來悼詞,可爲註腳:「一花世界,一葉如來,植物之功,澤惠衆生。先生人雖去而功不朽,時雖逝而名不泯。」
屏東保種中心專訪,黑峰秋海棠。 記者劉學聖/攝影
一口血秋海棠 圖/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提供
屏東保種中心專訪,李家維教授介紹少見的秋海棠品種。 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