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人民網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③

紀雲格

停車管理無人值守、無感支付,大幅提升泊位資源的利用率;審批服務事項網上預審、網上辦理,讓“數據跑路”代替“羣衆跑腿”;“城市大腦”實時監測軌道交通、地下管網、河道水質等情況,風險隱患一鍵預警……近年來,藉助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助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

城市是現代生活的載體,如何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更有安全韌性,事關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之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已經成爲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有效服務城市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

堅持科技引領,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有利於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比如在河南鄭州,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通過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對暴雨等自然災害可能影響的區域提前預警;政務APP上“積水點地圖”標記實時積水情況、潛在風險,幫助市民更好應急避險。得益於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我國城市管理邁向更高水平,城市安全韌性得到了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也有助於補齊城市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比如越來越多的地方推行“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優質政務服務,通過智慧平臺實現一鍵直達。

現實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具備了堅實基礎和技術支撐,但也面臨不少難點和挑戰。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面廣、層次多,各地發展條件差異性大、不平衡現象突出,這就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如何打通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避免重複建設和停擺浪費?如何有效維護數據安全,消除個人和企業信息泄露造成的風險隱患?這些都要下更大力氣予以解決。今年以來,《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等發佈,從頂層設計層面作出部署、劃出了硬槓槓,目的就是要打通智慧城市建設的堵點卡點,有序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打造智慧城市,必須立足人民城市爲人民。既要注重“中樞大腦”的建設,又要留意“神經末梢”的需求,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智慧城市建設說到底是爲了增進人民福祉,不能爲了建而建,更不能當擺設、做盆景,這樣就背離了初衷、走向了“數字形式主義”。要聚焦羣衆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不斷豐富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智慧城市建設和羣衆需求相脫節,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抄作業”,減少低水平重複和資源浪費。羣衆的需求是多元多樣的,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殘疾人在智慧終端使用上存在困難,智慧城市建設也要統籌考慮可行性和適配性,更好消除“數據鴻溝”。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堅持久久爲功、強化精準思維、匯聚各方合力,定能推動城市治理水平穩步提升,讓城市更好造福人民。

人民網評:讓城市成爲百姓宜業宜居的樂園

人民網評: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爲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