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三等孩子拼體力,中等孩子拼努力,上等孩子拼......

來源:中學生聽書(D:tingshu2018)

一個班級中,總有一些孩子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在學習中苦熬,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但成績始終不見起色。

這類孩子並非笨,只是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導致學習吃力。

正如洛克所說:

孩子間的差距就是習慣的差距,養出優秀孩子的前提是培養好習慣。

三等生拼體力,中等生拼努力,上等生拼習慣。

父母前期重視孩子習慣養成,後期教育省力又省心。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人民日報推薦的這4個好習慣,再忙也要讀一讀!

01

提前規劃

“布利斯定律”告訴人們:

計劃是做事前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計劃,行動很可能會變成一盤散沙。

誠然,成功起源於好的規劃,比起天賦,計劃更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

你知道張煥騰嗎?

他用兩年時間考入清華大學,被網友稱爲“最勵志中專生”。

逆天改命的背後除了他那份倔強和不甘的信念,明確的目標和提前規劃能力是他實現夢想的之助力器。

進入中專後,他給自己未來的規劃是:先上本科,再考研究生,最後考取博士。

於是,他開始制定學習計劃,把每一門學科進行細緻分類,有針對性地吃透專業知識。

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晚上十點睡覺,上課永遠坐在第一排,圖書館和自習室都是他努力讀書的身影。

2020年,他如願考上重慶醫科大學,完成了第一目標。

大學階段,其他同學處在放鬆和享受狀態,他卻立即投入到下一個目標。

去年4月,他憑藉優異成績成功圓夢清華,火上熱搜,引人稱讚。

學習上目標明確、合理規劃的孩子,每天進步一小步,時間複利下便能邁出一大步,蛻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莎士比亞說過:

你怎麼規劃今天,就收穫怎樣的明天。

不怕孩子學習有短板,就怕不制定彌補短板的學習計劃。

那些在今天狠抓短板的孩子,纔有將短板轉爲優勢的可能,反之只能節節敗退。

從以下兩點做起,教出做事有目標、凡事有規劃的孩子:

1、目標導向,合理規劃。

爲孩子灌輸以目標爲導向,運用逆向倒推法制定學習計劃表的觀念。

比如孩子成績想穩定在班級前五,就要幫助孩子分解實現目標的學習事項,細化到日計劃、周計劃和月計劃,尤其要安排好薄弱科目學習任務。如果想要英語成績好,就要做到每天至少背20-30個單詞。

2、及時監督,堅持覆盤。

家長日常要做好督促工作,制定好的學習任務,就要認真對待,不能縱容孩子討價還價。

剛開始時,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覆盤小卡片,將每天完成情況記錄下來,遇到沒有完成的任務,等孩子分析原因好商量調整對策。

02

廣泛閱讀

近年來,新高考政策陸續落實,也對莘莘學子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考試範圍不侷限於課本內容,從學習深度到學習廣度轉變,考察孩子的知識儲備量,以及平時文學積累。

試卷內容由閱讀理解和作文兩大部分組成,基本去除基礎知識,文字材料量大。

平時課外閱讀匱乏的孩子,考試極有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試卷都答不完,何談在考場上筆下生輝?

著名教育家張桂莉曾表示:

爲此,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提醒廣大家長:“新高考後,高考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多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

開封高中文科第一學霸李昶,高考語文135分,單科成績全市第一,他的語文老師說:“李昶同學博覽羣書,閱讀量非常大,這對他的語文學習幫助很大。”

孩子最優質的“課外補習班”莫過於大量閱讀,積累詞彙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孩子最寶貴的“品格養成師”莫過於堅持閱讀,訓練專注度的同時提升理解能力 ;

孩子最滋補的“精神營養品”莫過於博覽羣書,活躍頭腦的同時擴充知識容量。

先有好的閱讀習慣,再有優異的成績。

父母想要養出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要未雨綢繆,從小抓起:

1、設立家庭閱讀角,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家裡的書房,勝過價值百萬的學區房。

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能讓讀書自然而然發生,家長不用刻意監督就能養成愛閱讀的孩子。

比如在陽臺、客廳佈置溫馨的閱讀角,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選購書籍,讓他們按照喜好分門別類放置不同類型的書籍。

2、鼓勵孩子大聲朗讀,持續輸出。

大聲朗讀的好處就是孩子會關注自己朗讀的內容,閱讀時不易走神,有助於記憶書中故事情節。

另外,孩子閱讀完畢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每天寫200字左右的閱讀感想。

輸入輸出相結合,閱讀效果方能事半功倍。

03

勤于思考

茅以升說:

只懂得閉戶讀書,不善思考的孩子,往往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佳。

久而久之,單一固化的思維模式無法應對初中複雜知識,做不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學習成績自然差強人意。

做題多思考,探究深層原因和規律,才能將零散的知識重新歸納、整理。

死記硬背得到的知識最容易遺忘,經過思考後的融會貫通最是記憶深刻,聰明的孩子都懂得讓思考走在前面指引方向。

正如波爾克所說:

思考是學習的制勝法寶,用錯誤的思路解題,計算的速度再快,答案也不會正確。

每一位學霸的學習秘訣,都離不開善於思考的習慣。

重慶高考學霸李智以719分考入清華,他分享給學弟學妹們的學習經驗是:“做題不在量多,思考纔是第一位的。”

原來,爲了找到更好的解題方法,他會從各個角度思考同一道題目。

遇到難題時,他會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哪個步驟出錯了,反覆推演直到發現問題。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正是他們平時注重思考、分析和總結,才能取得比其他同學更好的成績。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家長要少多兩件事:

1、不打擊、不貶低。

有些家長爲了避免麻煩或是樹立權威,總是習慣性扼殺孩子的想法,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成爲一個只接受、不探究的人。

耶魯大學教育學教授給出家長保護孩子思辨力的建議就是——好好回答孩子的問題。

從今天起,帶着鼓勵和驚喜的語氣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並期待孩子的下一次提問。

2、不盲從、不比較。

鄭淵潔說:“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個方法教育50個孩子。”

面對孩子擇 校、補習班,家長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好準確判斷。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家長做事有主見,常思考,用好的品質影響孩子。

04

保持自律

俗話說:懶字當頭,萬事具廢。

無論多聰明的孩子,一旦被懶惰支配,他就一無可爲。

學習這場馬拉松,笑着贏到最後的必定是始終保持自律的孩子。

有一次和朋友小響聊到自律話題,她講了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

她說小區對面樓新搬來一戶人家,經過她的多次發現和驗證,那戶人家有一個大約12歲的女孩,每天早上六點多女孩站在書桌前或早讀或寫字,晚上十點她的父母輪流陪着女兒學習。

一開始,她單純地以爲小孩寫作業拖拉。時間久了才發覺,原來是自律的父母教出了自覺學習的孩子。

朋友感慨:

自律,歸根到底是每個人與自己的一場人生博弈。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拼出來的高光。世上所有的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身爲普通人的富蘭克林,雖然他只在8歲-10歲時上過兩年學,但依然堅持利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學習,依靠自律和勤奮,完成了很多人幾輩子也無法達到的成就,影響美國200年。

不努力,心就頹廢;無自律,心就放縱。

學習上的自律能抗衡天性貪玩的孩子,避免懶惰趁虛而入。

十年後,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逐漸拉開差距,它能託舉你進入一所好學校,與更優秀的人同行,過上自由的生活。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

自律就像“飛輪效應”,一開始你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氣,才能讓靜止的飛輪旋轉起來。

等到飛輪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個臨界點之後,便無需再費過多的人力,飛輪依舊快速且持續地轉動。

很多人覺得自律太難了,但只要你每天告訴自己“再堅持一天”,等到過了臨界點,自律就不再痛苦,而會內化爲你的日常行爲習慣,不動聲色地改變着你。

教育這片田野,自律的種子靠內外驅動力澆灌後破土發芽:

1、前期憑藉外驅力。

自律習慣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養成,前期父母扮演好管教者角色,用規則和規矩幫助孩子克服惰性和懶散。

2、後期喚醒內驅力。

家長覺得孩子開始能自主分配和管理時間後,就要適當放手,給孩子自主權。

《中庸》有言:

這句話概括了學習的五個階段,意思是要廣泛的學習、仔細的探究、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別,最後要切實的去實行。

即學習上要有規劃、常閱讀、勤思考、去行動。

提前規劃,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排除干擾、成竹在胸的從容;

廣泛閱讀,能讓孩子始終保持以理明事,啓迪自己的聰慧;

勤于思考,能讓孩子始終保持逢山開道、遇水造橋的鑽勁;

保持自律,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滴水穿石、持之以恆的韌勁。

作者介紹:木槿媽媽。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乾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