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寰宇平文章:堅持正確定位,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

原標題:堅持正確定位,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寰宇平)

中國的發展進步對歐洲意味着機遇,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將爲歐洲應對自身挑戰提供助力。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需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獨立自主,妥善管控分歧

習近平主席應邀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是中國面向歐洲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關係如何發展攸關世界的走向。在國際形勢動盪加劇的當下,中歐唯有堅持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定位,不斷加強對話合作,妥善處理摩擦分歧,纔能有效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人類發展進步。

(一)

中歐沒有根本利益衝突,也沒有地緣戰略矛盾,雙方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雙方關係的正確定位是夥伴,主流基調是合作,關鍵價值是自主,發展前景是共贏。

中國始終將歐盟視爲國際格局中一支戰略性力量,一直把發展中歐關係視爲中國外交優先方向。2014年春天,習近平主席訪問歐盟總部,提出中國願同歐洲一道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中方的這一願景至今未改變,當前形勢下更有現實意義。放眼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無論是推動中歐各自發展,還是應對全球性挑戰,都需要雙方保持密切溝通,聚焦互利共贏合作。

事實一再表明,只要中歐雙方共同把握好彼此關係發展大方向和主基調,中歐關係就能不斷取得符合雙方利益和人民期待的發展。當前,中歐互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2023年,中歐貿易克服全球貿易低迷等不利影響,總額仍高達7830億美元,中歐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

中方願同歐方做經貿合作的持久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供鏈數據鏈合作的可信夥伴,中歐完全可以實現相互成就、共同繁榮。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衆多歐洲企業正通過加強對華合作,積極把握髮展新機遇。在數字經濟、綠色環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雙方互利合作不斷推進。《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3》顯示,超過90%的受訪歐洲企業計劃將中國作爲投資目的地。歐盟中國商會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擴大在歐發展。雙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廣泛合作拉緊中歐利益共同體的紐帶。

中國的發展進步對歐洲意味着機遇,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將爲歐洲應對自身挑戰提供助力。越來越多歐洲人士指出,中國是歐洲解決能源、通貨膨脹等挑戰,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夥伴。匈牙利國家行政大學研究員埃斯泰豪伊·維克托表示,世界正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歐洲不能將中國視爲風險,而應將其視爲機遇。西班牙學者蘇傲古指出,歐中合作機會遠大於競爭,若歐盟刻意泛化“去風險”概念,推動對華“脫鉤”,可能帶來無法估量的嚴重影響。

中歐合作歷經幾十年風雨,植根於堅實的民意基礎、廣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戰略訴求,具有強大韌性和潛力。着眼於促進中歐人民福祉、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中歐雙方應共同致力於加強互利合作,推動中歐關係穩中有進、行穩致遠。

(二)

中歐關係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如何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是雙方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題。習近平主席指出,雙方要樹立正確認知,增進理解互信,重信守義,一心一意發展關係,不能因爲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爲對手,不能因爲出現競爭就減少合作,不能因爲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

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需要堅持相互尊重。中歐要做彼此發展道路上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中國通過一次次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逐漸形成的既符合現代化一般規律又具有獨特特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中國人民爲自己找到的符合本國國情的正確發展道路感到自豪。中歐雙方應該求同存異、相互欣賞、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將中國同時定位爲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既不符合事實,也不可行,只會給中歐關係帶來干擾和障礙。

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需要堅持獨立自主。中歐關係有着內在邏輯,不針對、不依附、不受制於第三方。歐方要堅持戰略自主,形成客觀正確的對華認知,爲制定對華政策找到一個理性的出發點。回顧歷史,陣營對立、集團對抗的冷戰格局沒有阻攔中歐雙方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開展接觸、建立聯繫。在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中歐更應超越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對立,超越制度對抗,反對各種形式的“新冷戰”。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初援引戴高樂將軍的話表示,“法國應該直接傾聽中國的聲音,也讓中國聽到法國的聲音”,展示了獨立自主處理對華關係的戰略清醒。歐洲人民也支持歐洲獨立自主發展對華關係。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對11個歐盟國家的1.6萬人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爲,歐洲應該與中國保持良好經貿關係,在政治問題上不應選邊站隊。

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需要妥善管控分歧。中歐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存在差異,雙方在一些問題上看法不同很正常,應該以建設性態度保持溝通協商,尊重彼此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特別是尊重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干涉對方內政,共同維護中歐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歐經貿合作體量大,難免出現磕磕碰碰。中方願同歐方加強溝通協調,以對話促合作、解分歧,反對把經貿、科技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爲合作創造有利環境。正如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所言,相互依存不是風險,而是有益的,可以爲我們所有人提供鼓舞人心的創造性工作框架。

有歐洲政治家曾指出:“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中歐雙方應總結歷史經驗,堅持以戰略視野看待彼此,聚焦共識,把握方向,管控分歧,以中歐關係的穩定性應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

(三)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中歐關係的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更加凸顯。雙方應拿出擔當,爲動盪變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只要中歐互利合作,陣營對抗就搞不起來。“歐中都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多邊治理的堅定踐行者。歐中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直接關係着全球的穩定與繁榮。”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這樣評價歐中合作的全球價值。中歐攜手推動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爲彌合世界面臨的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形勢下,中歐雙方帶頭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爲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同抵制陣營對抗思維復活、反對單邊霸權主義,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具有重要意義。

只要中歐開放共贏,逆全球化就不會得勢。你輸我贏、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早已過時,真正安全的世界應該是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世界。人爲製造科技壁壘、割裂產業鏈供應鏈,只會導致分裂和對立。中歐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對世界經濟運行具有重要影響。雙方應對世界經濟碎片化、保護主義傾向保持警惕,繼續奉行開放政策,堅持公平競爭,維護自由貿易,避免泛安全化,抵制逆全球化。中方歡迎歐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也願對接歐盟“全球門戶”計劃,積極發揮各自所長,一道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之間需要架更多的“橋”。中歐要共同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開放發展的倡導者、文明對話的推動者,攜手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爲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