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主動標識“一口價”金飾克重沒那麼難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趙春曉

隨着國際金價飆升,國內足金飾品市場活躍,不少消費者開始“淘金”。“金價創新高”相關話題屢上熱搜,在新一輪“淘金熱”之際,避坑“一口價”黃金成爲消費者關注的熱點話題。

記者在網絡平臺搜索,發現不少消費者都遭遇了“一口價”黃金飾品帶來的種種困擾。有消費者反應,花費1400元購買了一顆黃金串珠配件,卻發現其重量只有1.1克,單克價格是金基準價的兩倍有餘。其實,所謂的“一口價”黃金飾品,源於商家推出的一種銷售模式。“一口價”黃金飾品吊牌一般只標註價格、含金量、工藝,而不展示克重,其賣點側重於工藝和款式等。

事實上,“一口價”金飾單克價格遠高於黃金基準價,這不是今年纔出現的事,自打“一口價”黃金飾品誕生之際,就一直是這樣的。只是當下金價漲勢太過搶眼,大衆的心理往往是買漲不買跌,越是漲價,越是購買熱情高漲,在沒有詳細瞭解相關情況之下就購進了“一口價”黃金飾品。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通常所說的黃金飾品,包括“一口價”黃金飾品,與國際金價、投資金條,並非同一概念。黃金飾品的價格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黃金本身的價格;還有一部分是根據不同的工藝而產生所謂的工藝費或加工費。當前對於“一口價”黃金產品的純度沒有統一標準和要求。

“一口價黃金”消費投訴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克重不明。商家不會以顯著方式標明產品的克重或主動告知克重,面對消費者詢問甚至避而不談。二是換購政策不明。商家銷售人員在銷售時可能會混淆概念,對換購政策語焉不詳。當消費者實際換購時,才發現可以換購的產品類型有限,無法像克重計價的黃金飾品那樣方便換購。

一般意義上,黃金的價格與重量息息相關。對於“一口價”金飾存在的合理性,並不違反法律規定,關鍵在於銷售時不應誤導消費者。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對商品的真實情況有知悉的權利,經營者提供商品的有關信息要真實、全面,不得作出虛假或者引人誤導的宣傳。即使是“一口價”的黃金飾品,它的成分、重量等信息也會對消費者的購買選擇起到關鍵作用,經營者應把成分和重量都標註出來,讓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選擇。

而對於消費者,要捋清自己的定位和需求。如果想要好看,就得爲款式買單。但如果作爲理財投資,由於黃金的產量低,市場上稀缺,消費者不要帶着僥倖的心理入市,應該要時刻留意投資風險,謹慎理智購買。

爲了避免“一口價”黃金飾品引起的爭議,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已介入,協助調查糾紛,敦促商家誠信經營。商家應以誠信經營爲本,主動標識“一口價”金飾克重,沒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