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擘畫未來,中國向“新”再出發

(原標題:人民財評:擘畫未來,中國向“新”再出發)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同時也是各行各業搶佔先機,開創新局的時刻。“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爲2024年重要工作。廣大代表委員和幹部羣衆紛紛熱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技術、新應用,創新是我國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振芳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鐵路作爲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其創新發展對我國經濟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車實現單列時速453公里、交會時速891公里運行,進一步鞏固我國高鐵領跑世界的優勢等,一系列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各行各業,通過鐵路科技創新必將帶動更多行業和產業的高速發展。只有不斷髮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讓科技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讓數字化賦能科技創新,才能提升行業自立自強能力,助力新質生產力全方位發展,進而爲人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聚焦產業提質,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傳統產業和現代化產業不是此消彼長,而是相輔相成。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破除機制障礙。以區域協同發展爲例,要有壯士斷腕的改革魄力,打通區域循環堵點,打破市場流通、行政分割障礙,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激發“一體化”成爲協同發展的新活力,讓區域“微循環”成爲國內“大循環”的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兩者是有機統一、互相促進的共同體。只有錨定高端、智能、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傳統產業實際出發,先立後破,促進轉型升級,讓科學研究和成果應用形成良性循環。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高精尖等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而高精尖人才的養成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執着和創新發展環境支持,只有產業全鏈條之間深度融合,才能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後一公里”。助推資源要素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並且實現“市場化”,最終提升效益增長極。

新質生產力是領航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是擘畫未來的風向標。在新時代發展大背景下,科技創新、產業提質、人才引領,塑造發展新優勢,無疑吹響了時代奮進的號角,匯聚中國向“新”再出發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