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擋不住?大新營區近3年再少6千多人議員提對策
臺南市議員王宣貿(右)關切人口減少後產生的相對問題。圖/取自臺南市議會直播
臺南市議員王宣貿在議會質詢說,臺南面臨「生不如死」人口長期呈現負成長,沒有大型投資提供就業的大新營地區近3年來大約少6198人,有產業園區開發就業人口移入的安南、安定、佳里、善化、西港、將軍、歸仁、仁德等地纔有人口增加,像安南區就相對增加6201人,要求從投資、糖鐵觀光及產業等爲在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王宣貿說,市府應在新興科技產業趨勢契機下,帶動溪北產業升級轉型,透過都市規畫的重新審視與引導投資的前期規畫,爲在地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如於柳科三期設立AI產業的機器人產業,爲溪北注入經濟活水;長期被遺忘的新營糖廠,應整修保留的文化資產項目外,結合附近地景公園、未來的車站大平臺等,並試辦「後壁烏樹林-東山」糖鐵觀光列車,以糖鐵串聯區域,促進地方觀光經濟。
王宣貿指出,岸內糖廠目前僅供拍片使用,並無法呼應其「文化、觀光、教育」的全面功能,也不符合鹽水居民的期待,建議應舉辦地方共識會議、盤點地方觀光資源並進行串聯行銷,適度開放園區,發揮實質的觀光功能;在基地內亦可規劃「友善新生藝術家創業基地」、「在地藝文團體定目劇演出」及多種「當代藝術發展基地」,逐步成爲臺南的當代藝術中心。
其中少子化後,許多學校面臨招不到學生,「大家會擔心學校廢了地方就沒有救了!」王宣貿說,若偏鄉行政區有2所國小但各只有20名學生,一年要各花1千萬元,兩校就要花2千萬元,若整併到同一校只要花1千5百萬元,省下來500萬元可投資在孩子身上,另一校的空間還可以多元運用,做爲社區據點或長照、集會聚點等。
教育局表示,南市採「停辦不廢校」政策,透過資源投入將學校場域轉型,讓第二校區不僅作爲學校擴充學習場域,亦可促進校園與社區的共榮發展。教育局也將持續提供周全的配套措施,包括安排學生交通車接送、生活輔導,並保障目前設有學籍學生的市長獎名額等就學福利,確保學生權益不受影響,讓家長與學生安心。
對超額老師也提供三年留校選擇超額調校的機會,合併後的學校前三年每年提供300萬可自主運用的經費,第四起年每年也有150萬,未使用完的經費皆可納入學校校務基金持續自主使用。南市停辦或合併學校的配套做法也是目前全國最完整的。
市長黃偉哲也說,少子化問題不是隻站在市府財政考量,而是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整體教育考量,有家長認爲小校是「公立收費但家教的教學」,但班上若只有2、3人其實從學業、藝能到人格都沒有學習的優勢;針對糖鐵觀光列車等,允諾由副市長協調跨局室進行研究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