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困擾:當孩子焦慮,在校人際關係困擾,我們可以做什麼?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家長應該如何做?
來訪現狀
小慧(化名),12歲,六年級學生。
大概一年前,她偶爾會有心跳加快、心神不寧的感覺,頭腦中總是出現各種念頭,無法在學習上集中注意力。
據瞭解,她平時關係很好的女生,生日聚會叫了很多朋友,唯獨沒有叫上小慧,也沒有解釋原因。小慧非常難過,有一種深深的被拋棄感。
她開始獨來獨往,每天悶悶不樂,上課不再積極迴應,也不願意向他人訴說,老師向家長建議可以試試心理諮詢。
BPS綜合分析
初步診斷:輕度焦慮、人際困擾。
小慧的情緒敏感性較高,好友的事情讓她覺得自己被孤立,從而開始迴避社交,而回避的應對方式加劇了她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另外,她的父母工作比較忙,給小慧的陪伴和關心較少,平時只關注她的學習成績,家庭中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
DPP干預概述
諮詢師和小慧一家達成一致後,每週進行兩次心理諮詢,結合每兩週一次家長訪談。
➤首先與小慧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她感到自己被理解、被關心,能夠放心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和困惑。
➤引導她從其他角度重新審視,調整認知思維模式。沒有被邀請不代表是她的問題,反而能借此機會認識到真正的朋友是什麼樣。
帶小慧去探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及其背後的情緒感受,採用沙盤遊戲的形式,幫助小慧看到自己的優勢部分,對自身的要求和期待更加清晰明確,自信心逐漸提升。
➤在人際關係方面,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掌握合理的情緒表達方式,調整對自身及他人的期望。諮詢師和小慧一起定製“交友計劃”,開始先和兩個同學主動打招呼,然後慢慢開始主動交流。
當主動卸下防備,她看到了同學們的友善,也能接受一時的拒絕。
同時鼓勵家長增加親子活動,過程中多給予肯定和誇獎,幫助小慧積極表達,慢慢體驗如何與人相處。
在整個心理諮詢進程中結合小慧諮詢的進度、過程中的變化,及時和家長溝通反饋。在需要家長配合調整、參與的部分給予家庭教育指導,更好地幫助小慧成長。
諮詢後改變
經過12周的系統心理諮詢,小慧跟開始諮詢時相比,變得勇敢、自信、開朗,能夠更好地處理自己在學校的人際關係。
升入初中後,她不再像之前那麼擔心和害怕,學會挑戰自我,積極參加班幹部競選,勇敢地發表競選演講。
家長也感受到了和女兒溝通更順暢,一家人都非常開心。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在線查看~
本文來源:安肯心理諮詢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