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頭疼的,是好多羣裡都在吵

最近特讓我頭疼的,不是買不着菜,也不是叫不到車,更不是出不了門,甚至,甚至,都不是神獸每天都在家裡!

而是打開A羣,A羣正在吵,一看B羣,B羣也在鬧.......

平時相處都好好得的羣友、鄰居、同學、同事、老鄉,現在卻形同路人,脣槍舌劍、拔刀相向。

文明點的,就還說一句:“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不文明的,就直接互道SB,甚至連對方家人都捎上了,大有你死我活誓不共存之感。

房產羣不討論買房,教育羣不討論升學,雞娃羣不討論雞娃,板塊羣不討論生活。

天天都是口罩、核酸、靜默、YL,最後出現爭吵,友情形同陌路,和諧變成了撕裂........

海珠:水馬下張望的人們 攝影:水冬青

只是羣員身份的羣,我打開看兩句,偶爾發兩句言,一有人來懟我,我就趕緊潤了;

但是羣主的咋辦呢?上百個羣的羣主,按下葫蘆浮起瓢。

如果一個羣大動干戈,不一會,要麼這位羣友來私聊,要麼那位羣友來報告。

和諧些的呢,就是善意提醒我要注意某某某的言論;不太和諧的呢,就是直接要求要把某某某踢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對這樣一個沒有結論的話題,我還真站不了邊,只能陪着笑臉告訴大家:我看到了,謝謝提醒。

從這個事情上,我也理解了幾分,管理層的難處。

一個幾百人的羣尚且如此,何況幾千人的樓盤?幾萬人的社區?幾十萬人的街道?幾百萬人的行政區?幾千萬人的城市?十幾億人的國家?

不要試圖說服他人

羣裡熱鬧,我是很開心的,這位分享點消息,那位分享個觀點,這位發來篇文章,那位轉來個視頻,羣裡就能瞭解到不少東西。

我和上班的距離,就差一道閘門

這些天,羣裡四處可見哇哇地辯論,理性的辯論未嘗不可,真理越辯越明嘛。

但據我觀察,能始終理性的總是少數,到最後大多是對罵收場,留下一地雞毛。

羣裡戾氣太重,氛圍壓抑,我經常想我能做點什麼呢?我什麼也做不了,大多數時候是沉默。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逆火效應”,意思是:

人們遇上與自身信念牴觸的觀點時,會下意識忽略或反駁,並且原來的觀念反而會更加強化。

你費勁口舌想要說服別人,等來得卻是對方對自己想法的更加堅定。家庭情況不同、教育背景各異,造就不同的觀點,這很正常。

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對他學生說的: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你要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所以,不要試圖說服他人。包括我現在寫得這些話,也並非要說服誰,表明我的觀點而已。

我不說,不代表我沒觀點。

是封控,是放開,目前看上去確實前後兩難,對於這種不能區分絕對利弊的選擇,我想都不可能一條路走到黑。

十幾億人的國家,封也不可能是一刀切地封,放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全放,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防控21條出臺,就是最好的佐證。

少談點主義,多搞點實際

我們究竟還要跋涉多久,才能等到春暖花開?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不知道要去往何方

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而不是羣友。

不是你把羣友駁倒了,病毒就消失了;更不要因爲對方觀點的不同,就上綱上線地扣帽子打棍子非得你死我活。

與其一天天把時間都浪費在內耗上,倒不如多做準備。事實上, 留給我們準備的時間,並不太多了。

當社會再也無力很好保護你時,當病毒無差別發起攻擊時,你才發現,最寶貴的時間,都全浪費在了無謂的爭吵上。

房貸還了嗎?工作做完了嗎?菜買了嗎?娃雞了嗎?老人關心了嗎?心理疏導了嗎?

食品、藥物、備用金,相關知識,該儲備的,都準備好了嗎?

老人、小孩,如果發燒了,想好怎麼做了嗎?

到那時,你纔是一家頂樑柱,是老人孩子的希望寄託,是家庭幸福的最大靠山。

廣州:用捂汗對付高燒的網友與方艙內的孩子

越是亂象紛呈時,越是考驗我們的時候,歲寒,知松柏之後調也。

少談些主義,多搞點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