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路陸蟹用咕硓石造「廊道」 民衆經過驚呼:蛙人天堂路

墾丁國家公園陸蟹廊道舖設咕咾石,被當地居民稱爲「兩棲蛙人天堂路」。(羅琦文攝)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爲每年農曆6月至8月,因車輛往來頻繁,母蟹常常在橫跨馬路往海岸奔走中慘遭輾壓。(羅琦文攝)

墾丁國家公園爲保育陸蟹,在臺26線以咕硓石進行「陸蟹廊道」營造,卻有居民騎車經過驚呼「兩棲蛙人天堂路」,立委徐富癸接獲民衆反映,恐有行車安全疑慮,16日下午會同屏東縣議員潘芳泉,邀集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墾管處、屏東縣警局交通隊前往會勘,期望能兼顧生態環保與行車安。

立委徐富癸邀相關單位會勘墾丁國家公園陸蟹廊道。(羅琦文攝)

徐富癸讚許公路局創新護蟹、生態保育的精神,但也擔心用路人發生危險,期盼能兼顧道路安全「人蟹均安」。徐富癸並要求增設阻隔設施如景觀型護欄等,除了分隔道路及路廊,也能達成醒目的提示效果,提醒用路人所經路段爲陸蟹保育區。

公路局楓港工務段則允諾,暫時先研究以漂流木做一道較低的欄杆及覆土植草,讓陸蟹廊道和道路有一個較明顯、但又保有自然生態的區隔,後續再與專家學者研究,力求兼顧生態保育與行車安全。

徐富癸說,香蕉灣一帶有完整的海岸林,陸蟹物種多樣性是海岸林類型棲地的世界第一,但臺26線從中通過,將海岸林一分爲二,車道成了陸蟹的死路,「蟹謝讓路」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十餘年,好不容易在去年生態廊道成形,後續要如何調整到適合用路人、用陸蟹的共存方式,都還要再更努力,工程應該要跟自然、環境共存。

屏東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爲每年農曆6月至8月,因車輛往來頻繁,使得抱卵母蟹常常在橫跨馬路往海岸奔走中慘遭輾壓,爲維護生態平衡,去年首次跨單位簽訂陸蟹保育聯盟護蟹宣言、首創臺灣第一處連續型陸蟹廊道,讓母蟹能順利降海釋卵。

臺灣第一處連續型陸蟹廊道設在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26線39K及51K兩處熱點,路面加高80至100公分,總長約500公尺、寬約兩公尺,共規劃148處陸蟹箱涵及涵管,在6月陸蟹釋卵期前,持續加強周邊棲地營造。

當地居民指出,該地雖然速限很低,但常有強勁落山風,外來遊客若不熟悉狀況,易發生摔車或車輛偏移,如果撞上尖銳的咕咾石,恐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過當地居民也打趣說,設一個「兩棲蛙人體驗區」,這條路段說不定會變成網紅打卡地點,還有人前來趴在地上模仿蛙人走天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