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缺電 晶片的大難題

圖/本報資料照片

各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問題

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升溫、斷鏈缺貨憂慮難消,加上各國矢志提升產業的競爭力,未來數年,全球進入半導體業界大舉投資擴廠的「大航海時代」。然而,包括缺電缺水、政治變動、環保爭議與民怨反撲等干擾,也亦步亦趨的與龐大的投資計劃一起到來,成爲進行投資時首先要克服的問題。

晶片成爲敲開人工智慧(AI)時代大門的敲門磚,全球掀起半導體建設熱潮之際,相關問題也一一浮現,且各國面臨的問題五花八門、未必相同,難以駕馭是這些問題的共同點。

即使在臺灣被奉爲護國神山的臺積電,去年10月,也曾因土地徵收問題引發居民不滿,而宣佈放棄桃園龍潭建廠案,這是這家企業自1987年成立以來,首次在臺灣尋覓建廠土地受挫,消息傳來,震動各界。以半導體爲主的臺灣產業長年面臨的「五缺難題」(按: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也因此案被放大檢視。

能源供應 臺灣擴廠束縛

隨着製程技術不斷提升與業界加速建廠,6月初卸下臺積電董事長職位的劉德音,今年內多次針對能源缺乏表達了他的憂慮,甚至說出「政府認爲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的說法,呼籲政府重新檢視能源政策。

支撐半導體發展的基礎建設不足,同樣是越南面臨的難題。越南政府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納入30至50年的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並以吸引美韓日歐等國半導體巨頭投資,爲主要的目標。但據北越地區的臺商透露,當地政府雖然雄心壯志,觀察現狀卻很像早年的中國大陸,交通、供電不足,限電時有所聞,爲防萬一企業都得自備發電機,造成經營成本的上升。

一向被臺灣視爲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爲了打贏晶片戰,提出「K-半導體戰略」,並大手筆在京畿道龍仁市建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聚落。

只是,此舉卻不被自家人看好。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提出三點理由,直言「K-半導體戰略是空的」。第一,當美國、日本以補貼方式支援自家半導體企業時,韓國卻囿於「不能把錢直接用來補貼企業。」

其次,打贏晶片戰爭需要有完整的供應鏈,但三星、SK海力士等韓企長期以來的策略,都是「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生產、自己用」。

用水、供電同樣困擾韓企。最近五年,韓國每到夏季都會瀕臨發佈「能源緊急狀態令」,儘管韓國政府決定在2038年前,建造三座核電廠和一座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但專家指出,選址成爲最大的難題,因爲「人人都想要有充足的電,但誰都不想要電廠蓋在自己家附近」。

官民對立 韓國發展隱患

連政治及民意反對也都是問題。韓國朝野雖有共識,要支援自家半導體產業,但在野黨對財閥懷有敵意,認爲可以援助企業,但對象不能是財閥。社會上則長年充斥着「大企業不應該得到好處」的強烈觀念。

今年5月,韓國副總理崔相穆召集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業人士開會,多數企業表達「韓國也需要像美國、日本,對臺積電『直接補貼』」的建議,但崔相穆堅決表示,韓國不會、也不應該直接補貼,理由是,一來違背民意,二來國會反對。

至於日本的情況,更像是在跟時間賽跑。相較於困擾臺越韓的「五缺」問題,日本着重在如何儘快完成國家發展大計,同一時間裡,也要撫平過程中其他行業的損失,與化解民衆的疑慮。

配套迷航 日本呈現陣痛

九州經濟連合會會長倉富純男以臺積電熊本廠(JASM)爲例說,「問題當然有,日本政府與產業界會用努力與誠意去解決」。譬如供電問題,九州具有再生能源基礎與研發實力,九州電力公司會設法從全九州調度確保供電;水資源方面,熊本擁有優質地下水;他坦言交通上短期內難免出現陣痛期,但目前全九州的陸海空交通、倉儲物流,正在重新調動建設。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場新世代科技產業的逐鹿戰,老牌半導體強國設法鞏固其江湖地位,新興國家則懷着「彼可取而代之」的企圖心,而各國在發展中都面對重重難關。

也因此,除了專業技術之外,誰能更有效率、更精準的解決問題,就能最快的達到戰略目標、搶佔先機,掌握在這場科技戰中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