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重磅!國泰君安將吸並海通證券,重塑頭部券商競爭格局
中國證券行業迎來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滬上兩大頭部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和海通證券合併大幕正式開啓。
9月5日晚間,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雙雙發佈停牌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股票9月6日起停牌。
根據公告,此次重組的方式,爲國泰君安通過發行股份,分別向海通證券全體A股、H股股東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此次合併,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併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涉及多業務牌照與多家境內外上市掛牌子企業,屬於重大無先例的事項。
按照2023年數據測算,合併後新機構的總資產、淨資產將分別達1.68萬億元、3300億元,均處於行業首位,這意味着證券業“超級航母”呼之欲出。
在業內看來,此次合併重組有利於整合上海金融國資優勢資源,打造一家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資銀行,有效健全完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要素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影響力,推動上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之路,更好地服務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
重塑頭部券商競爭格局
9月5日,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簽署《合作協議》,就此次重組作出若干原則性約定。
雙方均公告稱,此次重組涉及到A股和H股,涉及事項較多、涉及流程較爲複雜。同時,此次重組有利於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5 個交易日。
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均爲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跨越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全部歷程與各個週期。
國泰君安證券是由均創設於1992年的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通過新設合併、增資擴股,於1999年8月組建成立,總部位於上海。國泰君安證券於2015年A股上市、2017年H股上市,爲A+H上市公司,綜合實力長期保持行業前三。
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由交通銀行發起設立,總部位於上海,目前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該公司於2007年A股上市、2012年H股上市,爲A+H上市公司,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合併的大型證券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稱,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同爲大型綜合性券商,在業務結構、數字科技、合規風控、科創金融、國際佈局等方面各具特色。此次合併符合兩家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既有利於雙方共享專業能力和客戶資源,增強客戶服務能力,提升集約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也有利於推動優勢互補,完善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區域佈局,全面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履行職責使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級。
以期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
近期,中央和相關部門多次強調推動頭部證券公司做優做強。
去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
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新“國九條”,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證監會也集中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文件,明確“到2035年形成2至3傢俱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目標。
上海層面也多次提出要打造一流投資銀行。2023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頭部證券公司加強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資銀行”。
上海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也提出,要“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改革開放突破力度”。
在政策背景之下,此次合併的另一項重要背景是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公開資料顯示,國泰君安證券實際控制人爲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第一大股東爲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認爲,此次國泰君安證券和海通證券合併有三大重要意義:一是上海亟需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以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頭部券商合併重組將成爲有效途徑。
二是此次合併有助於雙方優勢互補,增強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級。國泰君安證券和海通證券在業務結構、風險管理、數字科技、客戶資源等方面各具特色,雙方通過合併可以形成更強綜合實力。合併後,新機構各項業務將全面提升,符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建設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定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三是此次合併有助於優化上海金融國資佈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當前,上海正着力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爲上海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上海國資國企以新一輪國企改革爲契機,進一步優化國資佈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在此背景下,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的合併將催生出一家航母級證券公司,不僅有利於國有資產規模化發展,也將爲企業市值提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奠定基礎。”上述業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