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醫院年膁435億創新高 專家:靠業外支撐非長遠之計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本報資料照)
健保署今公佈110年度醫療院所財務報表,醫療院所共有201家整體結餘435億創下歷來新高,但醫務收支部分仍有62家虧損,顯示多數機構獲利仍是靠非醫療的業外收入支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近年來受到健保總額影響,醫院獲利是每況愈下,呼籲政府應逐年調高健保總額,未來纔有可改善醫院收入以及新藥、新科技的引進。
洪子仁表示,審視醫院財務報表時必須要有正確認知,就是醫療本業與業外收入必須分開看,其中醫療本業是否獲利,更是一間醫院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但近年來可看到各家醫院的獲利隨着健保點值以及健保總額不斷下調,獲利狀況每況愈下,恐怕會影響國人的健康權益。
爲因應這種現象,洪子仁指出,各家醫院只好開發健保不給付的醫療服務,例如健康檢查、美容醫學兩大項,但隨着新藥、新醫療科技不斷問世,醫院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健保總額應每年逐步調高,醫院纔有辦法因應收支。
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各醫院的規模、資本額、定員、環境等本來就不同,因此財報的呈現,本就不該探討醫院間的排名,應迴歸到二代健保的資訊透明公開原則,社會大衆更需要的是,這份財報的解讀與總額在各層級與地區分配的公平性,疫情間雖有健保、特別預算的支持,但仍然可見第一線血汗醫護抗爭的新聞,公私立醫院間是否有勞役不均的問題?都未獲得解答。
醫改會質疑,有結餘的醫院金錢流向是否有用在改善勞動、醫療環境?纔是民衆真正關心,但這些資訊根據健保署上線的財務報告,甚至是視覺化網站上根本無法看出,應提供更易懂的文字說明,例如比對分析、護病比、人事費用等相關指標供全民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