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兩融業務規則密集“打補丁”,兩融規模近3個月持續回落
受國常會“穩信心”政策暖風提振,1月23日A股市場全線反彈。截至收盤,滬指漲0.53%,深成指漲1.38%,創業板指漲1.24%,北證50指數漲1.41%,滬深兩市成交額7043億元,近3000只個股上漲。
不過,開年來受到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兩融風險一直備受關注。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家券商密集調整兩融業務具體規則,繼廣發證券後,中信建投、山西證券相繼於近日開始禁止融資買入證券用於償還融券負債。
隨着交易監管趨嚴,疊加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兩融餘額規模近3個月持續回落。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2日,滬深京三市兩融餘額1.61萬億元,較上月末減少458億元。
券商“打補丁”
繼廣發證券後,又有兩家券商對兩融業務償債規則進行了調整。
1月19日,中信建投、山西證券同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將禁止投資者通過融資買入的證券償還融券合約,並於1月22日生效。此前一週,廣發證券也進行了相同交易規則調整,並已經於1月15日起生效。
對於上述調整,三家券商均稱是爲了防範兩融業務風險。其中,山西證券和廣發證券對調整內容進一步明確,即信用賬戶中現券持倉少於融資合約數量時不允許現券還券。
類似業務調整並非首次出現,自去年下半年兩融新規之後,便有部分券商做出了調整。例如,華福證券2023年9月25日於官網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自2023年10月9日起,對融資融券業務負債償還規則進行調整。
除上述融券償債規則外,華福證券還對融資負債賣券還款規則進行了調整,投資者賣券還款方式賣出信用證券賬戶內證券所得的價款,將按照融券合約到期順序規則償還負債,對於同一日到期的合約,按照合約生成先後順序依次償還。
自兩融新規調整以來,各家券商爲加強業務管理,防範兩融業務風險,通過修訂業務合同、調整交易規則等,對兩融交易不斷“打補丁”。在業內人士看來,完善兩融業務交易規則,有助於防範資本市場槓桿交易風險,遏制做空套現、違規減持等行爲,保護投資者權益。
據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1月19日介紹,融券餘額較新規實施之初降幅達23.4%,戰略投資者出借餘額降幅更大,達到35.7%。此外,新規發佈後存在高管戰略投資者的新股上市,上市初期均未發生出借。
兩融餘額持續收縮
隨着交易監管趨嚴,疊加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兩融餘額規模近三月持續收縮。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22日,滬深京三市兩融餘額1.61萬億元,較上月末減少458億元,降幅2.77%。
分市場來看,與上月末相比,滬市兩融餘額由8749.04億元下降至8513.24億元,減少235.80億元;深市兩融餘額由7748.47億元下降至7525.45億元,減少223.02億元;北交所兩融餘額則略有增長,由11.45億元增長至11.84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1月22日,市場融資餘額1.54萬億元,較上月末減少407億元,降幅2.58%;市場融券餘額664.63億元,較上月末減少51.34億元,降幅7.17%。
值得注意的是,1月融券淨賣出額由負轉正,爲44.32億元。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稱,開年以來市場持續震盪,投資者仍有看空情緒。另外兩融新規後,交易規則的變化,也一定程度對融券業務帶來影響。
近期市場震盪下行,投資者信心持續受挫,高層時隔半年再次釋放提振市場的積極信號。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資本市場運行情況及工作考慮的彙報,強調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