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關鍵薄膜智慧製程系統 助臺灣半導體產業數位轉型
工研院研發的「先進半導體薄膜設備智慧製程技術」,目前已獲關鍵終端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設備商採用。(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半導體關鍵製程設備中的薄膜製程,是晶圓加工基礎,鍍膜時須考慮壓力、流量、溫度等多項參數,靠人工調整找到最佳參數,曠日廢時,工研院爲解決此問題,自主研發「先進半導體薄膜設備智慧製程系統」,領先全球首創虛實整合的數位雙生系統,能快速找出參數的黃金組合,目前已獲關鍵終端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設備商採用。
工研院機電所副組長王慶鈞表示,當晶圓製造完成後進入加工階段,會先在晶圓表面鍍上薄膜,如果薄膜沒有鍍好,就會影響最終晶圓的良率,因此鍍膜製程極爲關鍵。
王慶鈞指鍍膜的製程複雜,腔體設備有如「黑盒子」,裡面有太多東西在變化,要控制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只有達到非常均勻穩定的狀態,才能鍍出品質良好的薄膜。
工研院研發的「先進半導體薄膜設備智慧製程系統」,是獨創的製程數位化預測技術,具備多重物理關聯的分析模型APP,模擬在不同參數下相對應的薄膜品質,預測準確度從過去人爲經驗調控的不到80%,提升至超過95%的高效能。
工程師只要輸入不同參數組合,就能預知結果,不但能大幅縮短調整和試錯時間,解決過去業界鍍膜時依靠人工經驗、耗時及費成本的痛點。
同時,將半導體薄膜製程的調機時間,從過去人工調整時的1周縮短爲2小時,新產品開發時間更能從3個月縮短爲1個月,將可大幅提升臺灣半導體前段設備的自給率。
王慶鈞認爲,這項技術能爲產業帶來3大效益,首先是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數位轉型,從仰賴人工經驗轉型爲仰賴模擬數據的精準預測,其次是加速半導體設備廠技術升級,提供客戶更多附加價值,再則是透過預先模擬,減少製程研發時的材料耗費,並銜接未來半導體數位化製造的淨零排放趨勢。
此係統可廣泛應用在半導體先進製程、化合物半導體、5G無線通訊、micro-LED與IC載板等新興產業的薄膜製程設備,並獲得關鍵終端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設備商採用,預估可引領半導體制程設備產業逾千億元產值,持續鞏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