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苗救濟審議平均244天 審議委員盼明年回歸常軌

疾管署統計,接種新冠疫苗後,申請疫苗救濟案量激增,救濟金額以2022年最高,達1億84.1萬元。本報資料照片

疫苗接種後因不良反應提出救濟申請,由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負責,由於疫苗接種量大,審案件由每年不到200件,激增至最高全年近5千件,去年平均每案審查時間高達243.6天,依照目前公佈案量推估,仍有3600多例案件尚待審查。

疾管署統計,未接種新冠疫苗之前,2019年與2020年的疫苗救濟申請案分別爲149與167件,接種新冠疫苗後,2021年與2022年分別有3751與4813件;救濟金額以2022年最高,達1億84.1萬元,案件審議時間愈來愈長,從2019年的67.8天,到去年要審查243.6天。

VICP召集人邱南昌叫屈,審議案件各式各樣,有的病例報告一案就高達800多頁,審查起來需要很多時間。爲了加速審查,VICP增加開會頻率,提高到一個月兩次,更將個案依症狀分類,並經由初審委員會審查,就是希望加快審查速度。

邱南昌指出,有的案件非常複雜,審議委員必須事前資料蒐集,加上委員並非專任,都是兼職;不同案件也需要諮詢不同專業的專家,有時候連找人都困難,根本是吃力不討好,對能來幫忙的專家都很感謝。

新冠疫苗接種進入第四年,現在比照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建議至少打一劑,積累的待案件是否有解?邱南昌說,最近送審案件量有減少趨勢,但前兩年實在累積太多案件,現在仍在努力趕進度,他手邊仍在審查2022年10月接種疫苗的個案。希望明年時疫苗救濟申請數量回歸常態,不再爆量。

隨着大家對新冠疫苗的瞭解增加,審查委員的「煩惱」也隨之出現很大的轉變。邱南昌表示,一開始新冠疫苗是新的疫苗,大家對副作用比較不瞭解,當時參考文獻不多,需要比較多的討論;現在有關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研究增加,委員需更新資訊,依據新的文獻調整判斷,但也因爲目前的研究較爲充足,減少了一些案例審查時間。

邱南昌呼籲,我國申請疫苗救濟的行政程序相當便民,但不希望大家浮濫申請,部分民衆抱着「賭一把」的心態,試試看能否得到救濟。但審查時,衛生單位必須蒐集病例,專家委員翻閱報告、寫病歷,可能讓到真的需要救濟個案審查進度被拖延。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這幾年疫苗救濟申請案量大,審議時需要調病歷,採取行政措施等,疫苗救濟金是全民共有財,必須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