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國際收支有條件保持基本平衡

(原標題:去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國際收支有條件保持基本平衡)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公佈的《2023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國際收支運行總體穩健,年末外匯儲備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平穩,外匯交易理性有序。

報告認爲,今年我國國際收支更有條件也更有基礎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調整,全球流動性收緊局面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隨着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我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基本面對國際收支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基本盤繼續穩定發揮作用

去年,經常賬戶、直接投資等基礎性構成繼續發揮穩定國際收支的基本盤作用。

2023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530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爲1.4%,保持在合理均衡區間。其中,貨物貿易保持韌性,貿易伙伴多元化穩步推進,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持續鞏固,貨物貿易進出口提質增效,順差規模繼續運行在歷史高位。服務貿易穩步提升,居民跨境旅遊留學逐步恢復推升旅行支出,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同時,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深度融合,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帶動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新興生產性服務貿易收入穩步增長。

2023年,我國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逆差2099億美元,與經常賬戶順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儲備資產保持穩定。一方面,來華各類投資總體呈現淨流入態勢。其中,外商股權性質直接投資保持淨流入,四季度淨流入規模較二三季度平均水平增長近2倍;來華證券投資由2022年淨流出轉爲淨流入,四季度外資投資我國債券淨流入595億美元,爲2020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值。另一方面,境內企業等主體對外投資有序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穩定在較高水平,企業“走出去”步伐保持穩健;受國際市場環境和外部流動性變化影響,對外證券投資有所減少,對外存貸款等其他投資呈現淨迴流。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2023年經常項目順差收窄,主要是因爲服務貿易逆差擴大,貨物貿易順差縮小。2023年,資本項目逆差收窄,短期資本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去年外匯儲備餘額增加1103億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全球股債“雙升”帶來的正估值效應。

“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保持穩健,體現了穩經濟、穩外貿、穩預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匯市場韌性的積極作用。”報告稱,一方面,我國頂住壓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並舉促進外貿平穩發展,不斷提升境內外投資者信心,穩定了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持續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更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收付增多,有助於更好應對外部環境波動。此外,我國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管理框架,有效維護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人民幣資產配置價值凸顯

近年來,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債券總體穩步增長。報告顯示,2022年1月末,境外投資者在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託管餘額達4.15萬億元,爲歷史最高。此後,主要經濟體快速加息引發國際資本流動轉向,全球跨境債券投資表現總體低迷。

去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債券市場高質量開放穩步推進,疊加外部金融環境變化,外資自2023年2月起連續11個月淨買入境內債券,2023年末境外投資者在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託管餘額達3.67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8%。

報告顯示,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更加豐富。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自2017年以來平均每年新增約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機構涵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組織、商業銀行、資管機構等各種類型,全球前百大資產管理機構中,已有約90家進入我國債券市場。

與此同時,境外機構持債品種多樣,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和同業存單等多種類型。其中,國債具有信用等級高、收益穩定等優勢,備受境外投資者青睞。2023年末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託管餘額2.29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2.7倍,在外資託管債券總量中佔比超60%。

“從外部看,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美歐政策利率將有所下行,有利於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從內部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着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人民幣資產配置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外商直接投資有望企穩回升

近年來,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多變,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波動性明顯上升,總體呈現先升後降發展態勢。我國外商直接投資與全球走勢基本一致,但反映跨國企業在華長期投資意願的新增資本金相對穩定。報告顯示,未來,隨着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逐步改善、我國吸引外資新優勢持續鞏固,外商直接投資有望企穩回升。

首先,內外部環境變化將推動外資流入穩步恢復。當前市場普遍預計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調整,全球流動性收緊的環境將總體改善,有助於國際投資更加活躍。同時,我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發展態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外商投資意願有望進一步增強。

其次,我國傳統制造業吸引外資仍具備相對優勢。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產能位居全球首位,具有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和集成優勢,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將爲各國來華企業發展提供更基礎、更廣泛的支持。

再次,外商投資新增長點將不斷鞏固和提升。從國際經驗看,主要發達工業國引資領域基本經歷了由基礎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趨勢性轉變,我國也在發生同樣變化。外匯局統計顯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淨流向高端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資金佔比合計較2021年上升7個百分點。未來,隨着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持續創新發展,上述領域有望成爲我國主要引資增長點。同時,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中等收入羣體已有4億多人,未來還會繼續增加,是各國企業不可忽視的廣闊市場。2023年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淨流向批發零售業的資金佔比較2021年上升10個百分點。未來,我國巨大消費潛力將持續吸引外資深耕國內銷售及服務市場。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展望202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市場普遍預計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將開啓降息週期,外部金融條件更趨緩和。隨着內外部環境總體改善,我國國際收支更有基礎和條件保持基本平衡。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