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正的慎言與邱太三的輕佻

(圖/美聯社)

日前拜登總統發表了其任內第三次的國情諮文,這一年一度闡釋美國內外政策的報告一向受世人矚目。對臺灣人來說,關切的焦點是他對臺海安全的態度,以及美國與中國大陸競爭是否出現影響臺灣利益的外溢效應。對前者,拜登並沒有讓臺灣失望,他明確表示「支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後者,各方就有各自立場上的不同解讀。

事實上,即便拜登用詞是精確的「臺海和平」,在臺灣仍有不同解讀。擴張性的解釋是將概念延伸至「臺海安全」甚至「臺灣安全」,表明當中共對臺動武時美國會出兵保護臺灣。保守的觀點則將焦點擺在拜登對中政策是競爭而非衝突,美國將排除影響臺海和平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中國大陸的動武企圖,以及臺灣處理兩岸關係的躁動,以避免因臺灣問題而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

不同解讀形成不同認知,這兩種認知差異可以從政府閣員在立院備詢時的不同態度看得出來。

大陸漁船翻覆導致兩岸關係的緊繃,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舌戰立委時一度輕蔑地表示中國大陸的說法「不值得迴應」。這種不屑對岸的底氣,在兩岸軍事實力已經向大陸傾斜之際,應不是來自臺灣有能力對抗軍事入侵,而是認爲有美國保護,中共不致動武。相對則是國防部長邱國正坦承自己每天都提心吊膽睡不好,這謹慎態度顯然是另一種認知。

兵兇戰危,面對戰爭風險謹慎是正確的,即便不用上戰場的邱太三也應該知道臺灣禁不起戰爭破壞。在國會的輕蔑態度,應是爲滿足選民的一種選舉語言。不過強硬與輕蔑是兩回事。美國官員也不曾公開說中國說法「不值得迴應」,因爲這可能被視爲挑釁,而被批爲愚蠢與無知。拜登在國情諮文中強調他對中國強硬,卻沒有一句嘲諷、輕蔑中國的話語。或許是他知道尊重競爭對手的重要性。

觀察執政黨大選後的作爲,從停止旅行業組團赴大陸旅遊,到處理大陸漁船翻覆事件,似乎無意再經營兩岸關係。潛臺詞或許就是「翻臉就翻臉,無所謂」,甚至是「打就打,誰怕誰」。這基於「中國是敵人」的社會建構,憑藉的就是「美國會出手,中國不敢打」的認知。據報導,大多數的民進黨支持者相信美國會爲「臺灣安全」挺身而出。

因而要承擔戰爭責任的邱國正部長,晚上「睡不好」的提心吊膽,到底是擔心中共動武,還是擔心民進黨躁進會讓中共動武,就耐人尋味。拜登支持「臺海和平」是否可解釋成維護「臺灣安全」,就看邱太三等官員對中國大陸的輕蔑或挑釁,是否會被華府視爲影響臺海和平的不安全因素。2006年陳水扁前總統的迷航外交即曾遭美國製止。這次事件,美方會出手嗎?(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