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陪伴的最後半天!林彥君以聲音雕塑刻劃生命瞬間

林彥君《夢鳴》聲音雕塑裝置,以聲響驅動機械機械裝置。(北美館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林彥君,延續其深掘聲音與記憶關係的創作,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的個展《洄鳴》,再次以聲響捕捉幽微的感觀與記憶。

《洄鳴》由兩件作品構成60分鐘爲循環的旅程,包含聲音雕塑裝置《夢鳴》15分鐘的聲響演出,以及空間聲響裝置《洄道》45分鐘的敘事。

《夢鳴》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與聲景組成,以錯落編排的聲波驅動翅膀結構拍動、發出振翅的微響。作品靈感來自林彥君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陪伴一隻蜻蜓度過牠此生最後半天的經驗。

林彥君指一日她與共眠者在附近森林尋找夢中的溫室時與牠相遇,蜻蜓自此攀附在她左手上,時而振翅變換姿勢,和她一起經歷自然環境裡的寂靜與微聲;直到午夜牠翅膀不再靈動,悄然離世。透過《夢鳴》,林彥君試圖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之聲響,以及生命的生息韻律。

《洄道》由林彥君與藝術家 Gediminas Žygus 共同創作。故事從在山洞躲雨的兩位陌生人展開,他們耳聞山中有個螺旋型隧道,走到中心處便能通往平行世界的海螺,接着一直向外走便能抵達夢之海洋。敘事由聲響推進,藝術家在幽暗的長型空間,佈署12個音響組成的空間聲響系統,細緻地重現隧道環境的立體音場。

2021年,林彥君以《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爲當年度首獎,作品提取儲藏在塵埃中的環境聲景與空間記憶,包括人耳無法觸及的聲音與頻率;透過沉浸式音景,邀請觀衆經由聆聽塵埃開啓對環境的知覺與想像。近年她在歐洲活躍創作,2022年更獲英國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委託創作聲響展演,透過聲音探索醒睡之際的感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