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座談關心「新南向Plus」 蕭新煌:用民間力量輔助臺灣擴大影響力

▲週三青年日青年座談探討「新南向Plus」。(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對於臺灣政府從2022年開始升級推動「數位新南向」,並以此爲基礎來加強與印太友好國家的合作,總統府資政蕭新煌認爲,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社會有利、對國家生存有助、對區域發展有貢獻,他相當認同政府目前推動加強版的「新南向Plus」,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新的經貿科技外交重點,擴大國際影響力,同也提升臺灣重要性。

Y’s Day「週三青年日」28日晚間舉行青年座談,主題爲「新南向Plus!臺灣人在東南亞國家的機會與挑戰」,蕭新煌是在這場座談中做上述表示,同場受邀的學者專家還包括甫卸任駐印度公使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王文嶽、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以及身兼臺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身兼臺亞基金會董事長的總統府資政蕭新煌表示,過去的國民黨政府只着重連結與中國間的友好關係,到民進黨執政後才重視區域與其他國家關係的重要性,並着重臺美、臺日、臺歐與新南向等四方面的合作,而新南向就是希望加強臺灣與東南亞與南亞的各國政府、民間企業、民間社會與人民的連結。

蕭新煌指出,「新南向Plus」是新南向政策的加強版,希望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新的經貿科技外交重點,包含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等,以擴大臺灣影響力,在現有基礎下,他也希冀可以透過智庫、團體、青年與NGO的合作,推動青年外交、智庫外交與NGO外交,用民間的力量輔助官方外交的推動。

▲臺亞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蕭新煌。

▲前駐印度公使、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

前駐印度公使、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表示,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經濟規模第五大的國家,更是未來三大經濟強權之一,然而,目前只有400位臺灣人住在印度,而雙方每年更只有三萬多人往來,顯示了臺灣人對於印度的不瞭解與陌生。

陳牧民認爲,亞洲有跟印度一樣富含發展潛力的國家已經不多,包含中、日、韓都積極前往當地發展,隨着臺灣許多廠商撤出中國,印度將是重建產業鏈的重要國家,臺灣不是沒有機會,近年來印度人已對臺灣加深興趣與印象,尤其是臺灣在區域安全的角色以及臺灣的科技產業都被印度社會關注,印度是充滿機會與潛力的國家,他建議年輕人多多把握機會去印度拜訪。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嶽以過去前往越南開會時親身體驗過當地不好的基礎建設經驗爲例表示,越南近年來的發展已有巨大的改變,臺灣與東南亞在新冠疫情前後的交流逆轉,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明顯有長足發展,有的甚至舉全國之力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促成更多富有階級。

王文嶽建議,臺灣青年未來十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不可限量,青年應瞭解自己的專業與對接產業,東南亞已不是世界工廠,而積極追求產業升級的重要市場,也是臺灣未來的發展主力。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嶽。

▲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

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過去臺商到東南亞被認爲只能發展勞力密集產業,但現在東南亞與印度關心的已是產業升級、數位產業與半導體產業,她認爲,臺灣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下,發展潛力遠超過去的想像,臺灣未來的「Plus」包含在東南亞的基礎建設與電子化、在非洲的人道與資源提供、南太平洋的觀光發展及文化與藝術軟實力等四個層面,年輕人可以在自己領域內多與各個國家親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臺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臺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新南向其實是世界趨勢,包含日、韓、歐都在東南亞各國積極佈局,而爲配合數位轉型,2022年開始臺灣政府更升級推動「數位新南向」,同時以此爲基礎來加強與印太友好國家的合作。

董思齊進一步指出,全球正在進行地緣政治、產業經濟以及商業模式「三位一體」的典範移轉,對此,總統賴清德總統提出「經濟日不落國」的構想,外交部林佳龍部長也提出「榮邦計劃」,希望利用臺灣的優勢產業,讓臺灣產業佈局全球的同時協助友邦與理念相近國家發展經濟,藉此深化與民主同盟的關係。他強調,過去新南向政策累積的成果是未來臺灣持續鏈結世界的重要基礎,也鼓勵青年朋友作爲具備創新思維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未來都是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力量,透過「人人都是外交官」的實踐,讓臺灣在印太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